重庆的公交驾乘人员可以松口气了,从下个月开始,他们只需专心开车卖票、服务乘客,不用再为挣了多少车票收入伤脑筋。根据9月1日起实施的《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公交企业不得考核驾乘人员的经营效益。
重庆新规自然是正本清源之举。因为,城市公交虽然也是企业,但不同于一般企业,公益性远远大于经营性。如果公交像一般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损害公益性。
事实上,公交如果追求经营效益,势必把考核指标分解到车、落实到人。在考核压力下,一些驾乘人员为了“达标”“超标”就会铤而走险,超载、随意停站、滞站揽客、争道抢道等行为,在一些城市才屡见不鲜、屡禁不绝。公交逐利不仅导致劣质服务,更带来安全隐患。成都9路车燃烧事件之所以造成那么严重的人员伤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车严重超载,乘客们在灾难发生后无法迅速逃生。
不过,明文规定不考核经营指标,给驾乘人员减负,只是确保公交公益性的第一步。公交的公益性,需要ZF公共财政舍得投入,需要城市交通规划体现公交优先。为防超载,能否保证足够数量的公交车?为防安全隐患,能否及时更换老旧车辆?为防抢道,能否提供更加合理的公交线路设计?为防滞站揽客,能否安排足够数量的公交协管员进行监督?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都需要执政理念上把民生“里子”放在城市形象光鲜的“面子”之上。
总之,不让公交逐利,不只是发个文件、出个规章就能了事。不考核驾乘人员的经营效益,公交企业的亏损或许会加大,为维持原有水平的正常运营,ZF必须予以相应的政策性补贴。只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及时跟上,才能让公交驾乘人员安心“公益”。如果驾乘人员因收入微薄而心态失衡,安全隐患同样会“潜滋暗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