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交线网覆盖越来越密,但连接城市边缘居民小区、街道的公交线路依然存在盲点。
六合区竹镇镇乌山村村民周明(化名)称,去年9月28日起村里开通了一条六合-乌石的公交线路,原本以为以后乘车方便了,可谁知道该条线路的公交车只跑了几天又不通车了。眼看着已经过了一年多,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通上公交车。
周明反映的情况属实吗?六合-乌石的班线为何只营运了几天突然就停了,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呢?带着种种疑问,12月2日上午在周明的陪同下记者进行了全程体验。
◆体验◆
镜头一
中六线等了25分钟
12月2日上午9点35分,由于遭遇大桥临时路堵,记者比原定时间晚了5分钟才赶到泰山新村车站,刚下车就见周明早已到达了车站。“不好意思,大桥堵车耽误时间了。”记者解释说。“没事,这种现象很正常,我早已经习惯了。”周明回答道。
说话间,一辆辆盐工、盐葛、132路等公交车陆续进站,可就是没有一辆中六线(中山南路-六合)。
大约过了10分钟才缓缓驶来一辆中六线。车门刚打开,记者看到车里塞满了乘客,根本就无法挤上车,记者只好放弃等下一辆中六线。
大约过了5分钟又驶来了一辆中六线,虽然该车仍载满了乘客,苦于等车时间太长记者只好硬着头皮往上挤。费了好一会儿时间才找到一处落脚点,但由于车内过道较窄只能与别的乘客背贴着背。
镜头二
颠了2小时却没车了
大约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车子才抵达六合车站。“我们现在才到了六合区,马上换乘六马线前往大圣。”在周明的提醒下记者注意到,六马线是从六合开往大圣,沿途共设有十几个站点。
“不会吧,还要再坐十几站路?”记者问。“希望乘车的不多,否则就怕我们没车回家了。”周明解释说。没车坐了?记者正纳闷着,只听周明喊了一声:“车来了,快上车。”由于临近中午,乘六马线的市民特别多,大约只行驶了两三站路就装满了乘客。
记者注意到,随着行驶的方向越来越偏,道路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与之前乘坐的中六线相比,六马线一大部分都是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大约用了1个小时才行驶到大圣站。可是刚走出车站,一辆辆停靠在路边的面包车与马自达就迎上拉客。
“去年9月28日起有一条从大圣开往乌石的班车,可是没跑几天就停运了,现在我每次回家只能乘车到大圣,然后坐黑车才能到家。”周明一边解释,一边找开往乌石的黑车。
镜头三
打黑车才顺利到家
“完了,可能那些黑车主都赶回家吃饭了,开往乌石的黑车一辆也没有了。”找了一圈后,周明无奈地说。“那可怎么办?我们怎么回乌石啊?”记者问。
“看来只有包一辆马自达回家了。”周明一边说,一边与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自达车主问起价格。
“去乌山村多少钱啊?”周明问。“包车10元。”车主答。“能不能便宜点,8块钱怎么样?”周明继续问。“不行,那条路都不好走,没有10元根本就不能跑。”车主答。
说话间,一辆车窗前挂着一张白底黑色“乌石”字样的面包车驶到路边,于是记者与周明急忙往黑车奔去。
打开车门记者看到,除了驾驶员外,副驾驶与车内分别各坐着一位乘客,加上记者与周明刚好是4人。可是没开多久又有一位村民在路边拦车,随后又陆续有两位村民拦车。
此时,一辆小小的面包车内除了驾驶员外载着7位乘客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不停颠簸。
记者注意到,由于开往乌石的道路正在维修,有的路段铺着水泥,有的路段仍是土路,当到达乌山时用了20分钟。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从泰山新村车站到乌山居然用了两个半小时。
■村民心声
开通3天又停运了
下了黑车记者看到,在路边赫然竖立着一块站牌,上面清楚地写着:六合-乌石,首班车6∶00,末班车17∶30,每隔20分一班。
“几年前六合区就提出了‘村村通公交’的战略目标,但至今为止,许多地方虽然都先后设立了公交站牌,却一直未通公交车。”周明告诉记者,去年9月28日他们村终于开通了一条六合-乌石的无人售票公交班线,每次投币1元。原本以为从六合到南京乘车方便了,可没想到只乘坐了一次就再也看不到公交车的身影了。
与周明乘车不便相比,村民刘大爷一辈子都与田地打交道,到现在为止连镇上都很少去。“我们这里太不方便了,别说去南京市区了,就是到六合乘车都麻烦。”刘大爷无奈地说。
■客运公司
道路条件影响通车
为何通车后又停运呢?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北巴士六合公司营运计划科相关人士。
“去年9月28日时我们确实开通了六合-乌石的公交班线,但是开通没几天许多驾驶员反映道路条件太差,考虑到村民乘车的安全才将这条班线停运。”该人士告诉记者。
考虑到以上原因,中北巴士六合公司才停运了六合-乌石的班线,并且将该条道路的现状打报告向六合区交通局进行了反映,建议对该段道路进行整修。
“当初我们在打报告时就承诺,只要该条道路修好后我们及时恢复该条班线方便村民出行。”该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条道路正在施工中。根据当初规划,该条道路完工最快也要明年5月31日,晚一点则要等到9月30日。但有一点可以保证,只要道路条件改善了,公交车就可以上路了。
■客管处
郊区线路存在盲点
市客管处公交管理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来县改区的发展,包括江宁、江浦、六合等地区的公交也随之发展起来,但不可避免的还是会有一些没有覆盖到的盲点。“实际上这几年我们仍非常关注城乡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公共交通的沟通,这两年也开辟一部分郊区线,但仍然还有个别的盲点需要我们去解决。”
◆纵深◆
业内人士:两大因素制约公交
“城市边缘居民小区和街道的公交线路之所以少,最主要是受到道路条件和公交场站的制约。”比如说,乌山村村民出行难,就是因为当地道路条件较差制约公交通行,从而影响当地村民的出行。如果该条道路符合公交通行的条件完全是可以通车的。
另外,没有公交场站也是公交通行的一大软肋。就算公交部门有计划开通班线,可由于受到没有场地影响也只能暂时“搁浅”。
比如说,作为南京重点经济适用房小区,百水芊城小区一期98幢就入住了8000户居民。可是由于没有公交场站一直都未开通公交车,使得当地居民外出要步行20分钟才能搭乘公交车,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后来,马群街道工委了解到当地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主动与公交部门取得联系,并征得当地居民同意后将一处近600平方米的公共场地作为停放公交车的临时场站。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终于在今年8月5月开通了141路和142路两条公交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