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进城市公共交通,就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技术标准,这样城市公交利用率才能作为考核指标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在以制度设计解决公交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空间还很大。
●构建一个健康、科学、合理的公交系统,事关城市发展战略。不能是老百姓无奈被动地选择坐公交,而是要心甘情愿、很乐意去坐公交。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杨晓光(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
支玲琳:查处黑车、开通社区巴士,最近关于城市交通的新闻不少。随着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如何改进城市公交、方便市民出行,正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作为一个人口导入迅速的大都市,上海在城市公交管理上是否面临新的挑战?
杨晓光:我认为有两个背景值得一提。一个是今年国庆期间……总书记在北京坐地铁,重点强调了两个指导思想:一是交通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二是大城市必须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第二个背景是,国家几个部委想共同酝酿制定推进发展公交的战略。最近开了一个会,把中国主要大城市的有关负责人召集到了一起,作为特聘专家,我也有幸列席。在这个会上,一项重要的突破就是提出了一点:城市公交要想做好,就必须将其列入ZF政绩考核。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在城市公共交通这个问题上,不能只靠技术手段,关键是制度设计。
支玲琳:这么说,城市公交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地增配几台车、增加几条线路的问题,更需要从制度上做通盘的考虑。具体该如何做呢?
杨晓光:首先,要像用GDP考核政绩一样,城市公交的利用比率也要成为政绩的考核指标之一。什么概念呢?从世界范围看,大城市市民所有的交通方式中,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上下学的比例都达到了60%-70%。其中,像东京、香港等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公交出行的比例甚至达到了70%-80%。显然,我们在公交利用率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实,这些年我们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投入并不少。应该看到,现在的城市公交不仅是个投入问题,更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公交资源的拥有者是ZF,公交公司不过是经营者。所以ZF要做的,主要就是监管,监管经营者运营是否科学合理、资源配置是否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构建监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搞清楚里面的成本核算。对应这样一套流程,还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技术标准,这样才能作为考核指标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在以制度设计解决公交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空间还很大。
支玲琳:要提高公交利用率,存在两个问题亟需破解。一是城郊公交资源匹配不均衡;二是如何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在这方面,您有什么见解呢?
杨晓光:在市郊,有个别公交线路班次间隔很长,有人称之为“幽灵线路”,这就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了。首先,我们应该做一个测算,就是在目前的市场水平下,我们的公交能够做到怎样的水平。然后据此设定一个服务标准,要求相关运营企业严格遵守。只要公交企业的经营是努力的,开支是正常的,然后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服务水平付出了很多,那么ZF就可以对企业多付出的那部分进行补贴。在市场化为导向的今天,我们不能把服务转包社会的同时,把公益责任也一并打包。
至于如何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交,我认为这个内涵非常深刻。从主观意愿来说,不能是老百姓无奈被动地选择坐公交,而是要心甘情愿、很乐意去坐公交。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势在必行。比如在空间上,在全市范围里应该都能够享受到公交服务;在时间上,一天24小时中应该都有公交可以坐;在人群上,我们现在的公交概念,还是主要面向“蓝领”,这是不全面的。公交服务应该面向所有人群,尤其是白领,这样才能把他们从小车里吸引到公交上来。当然,这样就需要更高的服务水平———舒适、准时、方便。
因此,构建一个健康、科学、合理的公交系统,事关城市发展战略。这个公交系统首先是以轨道为主骨架,然后在主干路上以大巴为次骨架,最后以小巴为补充。那些实在太过偏远的地方经营成本确实太高,比如你一定要住到佘山,有关部门又不可能为你开好几条公交线路,那么也鼓励市民适当开车与公共交通进行衔接。而要建设这样一个健康的大公交系统,ZF责无旁贷。
支玲琳:东京的人口密度很高,却能比较有效地利用公共交通。您认为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呢?
杨晓光:东京首先是很好地依托了轨道交通的发展。从100年前开始,就一点一点地立足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并和土地利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交通、土地、城市发展始终是协调地往前走,这是它非常好的一点。实际上,人家也有难处,它的土地都是私有的,物权法也早已实施。不过也恰恰因为如此,东京在做公交方案的时候,都是慎之又慎、小心翼翼,从制度的规划、设计、管理,都有一个严谨的过程。仅仅一个东京新宿火车站的改造,就用了14年的时间。其实有时候,走慢点、走稳点,反而能少走点弯路。
支玲琳:您认为公共交通除了“织网”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提高品质,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乘坐。但是这样一来,市民出行成本势必增加。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杨晓光:其实发展公共交通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坐私家车的人吸引到公交上来。但是,如果一味走“廉价路线”的话,就可能不能兼顾服务品质。管理混乱的公交,你敢坐吗?如果不敢,那么只能被迫去开车。所以我认为,廉价不应该是城市公交的终极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