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辆有九辆挤爆 市长批示软件园乘车还解决不了 编者按:从市长刘赐贵对厦门软件园乘车难问题给予批示,要求举一反三加以改进都已经快一个月了。本网对此也数次进行过报道。这一个月来,软件园二期的乘车条件和环境,究竟有没有得到改善?整体的乘车状况又有了怎么的变化?改善的程度又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 XMHOUSE消息(记者 方言)今天早上,一个叫“断腿猫”的网友同时给我们留言,陈述自己在软件园二期乘车的亲身经历。 “断腿猫”在留言中说,十辆车有九辆被挤爆,市长批示后软件园的公交车为什么反倒越来越难坐?并且讲述了他早晨上班高峰期挤坐公交车的辛苦经历。
“断腿猫”称,自己是从莲前东路的一个站点等车。这里,离软件园二期也没几站,走路也不过半个小时,但是,让他等车花费的时间就有将近50分钟,加上车行和步行,愣是一个小时都不够,自己7点半就在车站等,但第一天直到8点40分才到单位,整整迟到了10分钟。
这位网友说,那天车比较多,他前后等了有10辆车,但有8辆都是车内人快贴上前后门的那种,根本就上不去;另外有一辆28路过站不停,还有一辆似乎临时做了某个单位的包车。从家到单位,短短几站路,却让他的上班之路充满艰辛。
有关离软件园越近,公交车越难坐的报道,本网也曾有过报道,本网记者为此还做了亲身体验。但是这么多天了,难道问题还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本网记者做过调查,其实,由莲前路经前埔南区到软件园的车,最为拥挤的地段,是由潘宅、华林站开始的近地带,到前埔南区人最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方法很多。例如在高峰时段,偶尔用加长或者双层公交来加大载客,并适当加大行车比例以减少等候;还可以考虑将部分途径到会展中心的车辆,在早晨上班高峰期绕道至软件园。这一路的公交车,像19路、30路、39路、101路等,在这段路上几乎是空车或半客运行,而从前埔延至软件园最多也就几站路,增加大概六七分钟车程,高峰期过去再恢复正常,不仅能解乘车难问题,又不增加较大投入,机动灵活,非常实用。
解决好市民的乘车难,的确不是个小问题。作为直接服务于市民和社会的公共通部门,更应该主动深入实际,根据情况适时做出调整,提供市民舒适和满意的服务。要知道,服务好大众,优化好交通,同样是厦门文明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断了腿的猫”留言:
《十辆车九辆被挤爆 市长批示后公交反倒越来越难坐》 本人住前埔北区,一直是在华林站侯车。15日早7点半就赶往车站,在已经是老习惯了。天气不像前两天热,但是没有风。稍等不久,47路就来了,但前门后门都挤满了人,判断一下,可能连一条腿都很难插进去,我放弃了强行上车的念头。不一会儿,一下子来了两辆28路,前面一辆挤得满满当当,后面一辆却又空空荡荡。但让我疑惑的是,不知道公交车是究竟是空车装人还是满车装人,也没搞清楚公交公司是为了拉人还是为了挤人。总之,前面一辆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忽忽悠悠停在站上,后面一辆没几个乘客的车则绕过前车越站而过。 公交司机真精明啊,为节省成本,宁可开着空车走,也不两车停下来一起等人!
从那之后,运气就没不好了,虽然陆续来了很多车,数一数大概也有六七辆之多,但每辆几乎都得学着日本相扑死命推着才能勉强上去。我真有点担心,像这样前门挤上去一个,后门可能就得掉一个下来。
天气太热,我又很怕挤车,于是又等。我从7点三十分开始,在炎炎烈日下,等了近50分钟,直到8点18分才算搭上一辆能上去的28路。到了软件园已经是8:30时,等我再赶到单位,迟到整整10分钟。
期间,印象深刻的是,在8点左右的高峰期,一辆从软件园开来的28路车,没有乘客,在绕过路口后开了过来。这让我心里一阵惊喜,可没想到,该车停在离我约百米远的路口候客,其后就拉着散散淡淡七八个人,趾高气扬而去,看样子,是被某家单位包了。
我不反对公交车出租,也不想再提被车门夹坏鞋子、挤爆早餐奶泡坏手机的同事遭遇,但是公交公司的前提首先应该是服务市民乘客。作为公共交通,毕竟不是出租行业,不能为了挣钱,丢了主体,为了盈利,而置公众乘客于不顾。还让我影响更深刻的是,在候车期间,无数的19路、30路。36路,空着大半截车厢忽忽悠悠地驶过。望着空荡荡的车厢,又望着汗流浃背的候车者,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我要是公交公司的经理……呵呵,这话扯远了,但作为公交的而言,优质服务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不要让乘客等的那么久、那么无助而又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