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eutonic.K 于 2010-7-2 23:22 编辑
卷首语:当代中国社会盛产两种人:五毛和愤青。无非是害国贼和爱国贼的问题。今天的故事主要说愤青的,但愿愤青们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成为别人借用的刀。
我不是数据控,我只是一个热爱北京和北京历史文化的人,给大家粗略讲讲北京行政区划的故事,欢迎友好的给我补充数据。
早过明代的没什么意义。最早北京是分“坊”的,比如白纸坊。这已经远的没什么痕迹了。清代行政上划分为两县管辖,以中轴线为界,东为大兴县,县署在大兴胡同。西为宛平县,县署在东官房胡同。区划上面像今天一样十字划分,四个区,所谓“四城”。民国对北京划分为十个区,其中一个是紫禁城,所以北京人习惯说自己能去的地方叫“九城”(“四九城”一说是皇城四门和内城九门)。建国后按照老的划分方式建立了四个城区,当时北京还不大,这样是合理的,名称上,东城西城是内城,崇文宣武自然就是根据城门得来的。
在这样的行政变迁中,北京还是北京,政治不是文化。宣武门是根,有了宣武地区,有了宣(武门)南文化,几百年之后才命名的宣武区这个行政单位。改掉行政单位并没有改变宣武文化。童年还是童年,宣武医院同样不是根据宣武区得来的。一个行政区的变迁,引发一批人如丧考妣的悲号,没有人逼这些人去说是西城人,因为都是北京人。没有人说过没法活了,更没有人说少了两个行政区北京就死了,从十城变四城的时候北京北京并没有死60%的人。希望大家去纪念的不是北京古建筑,北京老手艺,而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名称。别把症腐当爹!不懂内九外七皇城四就不应该说知道北京文化。
关于这个既成事实:北京城区四合二
其实,我必须说,在我的感情上,我表示挣鞋痿猿是不是没事闲的了。稳定的行政区划为什么要合并?官方说法是精简机构。某种意义上,这样并非没有道理。兲朝嘛,大家是懂的,只有通过少点官才能少点贪,因此,合并的确可以在小数点后两位的数量级上起到惩治贪腐的作用,聊胜于无嘛。其他的影响,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宣武人民上个四中什么的省多大事。
关于北京行政区继续变迁
我认为是应该的,应将城区四合一,就叫正阳区,现在的四合二作为一个中间态。有人说四合二为什么不用宣武崇文。个人感觉,东西城并无不好,北京历来也有这样的称呼。而宣武崇文二门未必合适,倒是朝阳阜城二门比较合适,只可惜有朝阳区了。而如果四合一,正阳门居中,作为国都正门,谓之国门,称我北京古城,再合适不过了。并且,正阳门还在!从“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开始,北京历来南北差异就大,此举是在发展南城,并没有抹杀南城,就算是西城宣武地区,那也是北京宣武地区啊。
关于一些地名
最主要的是崇文三里河,我认为可改叫崇外三里河。这是一条小沟,貌似是从天坛汇入龙须沟的。一说是因为距正阳门三里得名。原来的含义是崇文区三里河,新含义为崇文门外三里河,在最大尊重习惯的情况下使用最合适的命名方式。别的地名,欢迎补充。
关于一些担心
其实这次行政区划的改变并不是我最担心的,我最担心将来一些城近郊区和卫星城的行政区划改变,使得现在大量外迁的北京人将来连城区户口都没有,那就彻底让北京死了。最核心的问题是,内城户口都不是北京人了,但是优秀的资源都在内城,北京人不能上北京的学校,这里成为权势金钱的沃土,那么北京人就真的成为历史了。北京不是North Capital。
今天写作不在状态,文章只是简单堆栈。大家看看这个吧:http://blog.renren.com/share/196707413/2651245769,我希望愤青能平静一点。那些标榜自己热爱北京的人们,先去了解一下再说吧。
不知道为什么想把我校内上的东西转过来。我很想听各位的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