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温州今后发展,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今后五年,你的最大愿望是什么?今后温州发展主要靠什么?你对创新温州发展模式有什么建议?温州改革创新突破口在哪里?建设和谐社会,应该从什么抓起?如何提高温州人的素质?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对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有什么建议?你认为如何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新温州人与本地温州人如何实现和谐共融?如何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答:对温州今后发展,我最关心的是彻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今后五年,你的最大愿望是使用信息化一体化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给我们的城市交通带来环保、健身、便捷和充满乐趣的畅快和自由,不再拥挤在经常性车阻的废气中;今后温州发展主要靠信息科技管理创新;我对创新温州发展模式建议继续敢为人先;温州改革创新突破口在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应该从城市管理信息一体化抓起;以实名制居民信用一卡通提高温州人的素质,促进新温州人与本地温州人实现和谐共融;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安全问题,尤其是食品药物卫生安全;解决之策是全天候依靠群众,为群众利益而综合管理,如此行才能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我从2006年11月9日《为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献一计》、2006年12月6日《交通管理信息化、公共交通一体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我为公交优先献一计》到2006年12月24日提出《公交只有采取革命性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优先》、2007年1月24日进一步《从信息一体化公共交通到城市管理信息一体化》,以下继续就此思路建言献策:
城市和谐从公交起步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态更加多元化,我们的城市面临许多不和谐的问题:交通拥堵、乞丐、盲流、扒手、飞车抢夺、“牛皮癣”、占道经营、食品卫生安全、信誉危机、恐怖威胁,等等。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改变现有的城市管理部门条块分割、难以及时联动甚至互相推诿没有各尽其职的滞后模式,以信息化和一体化理念创新交通模式解决拥堵问题入手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可以实现城市和谐。
信息化和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理念是指遵循发展和联系的哲学原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资源融为一体,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思想。
城市道路拥堵的根源在于管理手段滞后、交通无序化、公交体系墨守陈规造成的低效浪费。在政府不能首先为市民提供一个高效率公交出行条件之前,一切交通限制措施都是空谈。用信息化和一体化的理念创新交通模式,改革公共交通体系、优化管理手段、建立有序交通机制,能够实现公交高效优先、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改革公共交通体系:整合城市交通资源,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双向沟通合理调度引导车流,拉直并简化公交行驶线路,尽量做到一条或若干条主要道路一路公交大巴,公交大巴线路一般禁止路口左拐,公交大巴必须靠右边的公交优先车道行驶,市民凭实名制的公交卡(以后可以发展为“居民信用一卡通”)方便换乘,把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的轨道,打造涵盖公共大巴、公共中巴、公共小汽车(出租车)和公共非机动车(包括市区内“一处租车、各处通还”的自行车和限制于某些区域内的三轮车)的信息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真正实现公交快速优先。
道路规划:社区内提倡、鼓励、方便使用非机动车,城区内“一处租车、各处通还”的自行车出租(和私人自行车的保管)点与各个路口机动车停车场(站头)的规划协调(相邻、互助)。保证足够的城市自行车(非机动车)优先车道和公交优先车道平行(请注意:不切实际的“专用”改为可以实现的“优先”),城市地下管网设施可以埋在非机动车优先车道下。实践证明在交通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体形庞大、行动迟缓的公交大巴变道或路口左转弯加剧道路拥堵,甚至堵塞交通,因此,公交优先车道的前提是只能直行或右拐的单一公交线路,才能消除同一条道路不同线路公交车产生的变道追逐现象、避免公交大巴路口左拐造成的拥堵。确保公交优先车道的畅通,在不影响公交车优先行使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其他右拐或直行的小汽车快速借道通行,畅通的公交优先车道(可以用交通法规等强制保障)是执行救护、出警等紧急特殊任务车辆的“绿色通道”,在交通堵塞情况下有助于交警指挥疏导分流的作用!
公交站点:人人贪图公交线路直达目的地的方便既不现实还会带来线路繁杂重叠加剧交通拥堵的更大不方便,方便换乘是公交站点的重要功能。直行或右拐的单一公交线路保证了公交优先车道的效率,公交优先车道原则上间隔500米(缓慢步行才10分钟)内、路口50米内设置公交站点,公交站牌信息化,一二十或更多窗口方便多人同时使用“公交卡”读卡器,能够查询市区道路状况及公交信息或者休闲等候,通过市民插入“公交卡”信息集中互动,快速协调车辆,还有电子眼(全球眼)的24小时值班监控,警惕扒手或者其他违法现象,增加公共场所透明度能以极少可能的隐私为代价确保绝大多数公众安全利益。
公交卡:推广实施实名制的全城通用的公交卡,公共大巴、公共中巴、公共(出租)小汽车和公共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和限制于某些区域内的三轮车)“公交一卡通”。实名制的“公交卡”备有城市居民(临时与长期)的必要信息,有利于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文明管理、治安管理、国家安全管理、反恐等,能够解决目前争议中的“拥堵费”问题和减轻乞丐盲流现象。对城市居民(包括外来人员)普遍(特殊困难户或者不占用交通资源服务人群——比如特困户、老人、小孩——可以申请减免和政府补贴)办理有偿(如选择按日5元、月票100元或根据实际出行安排计费等符合当地经济成本的市民、公交双赢的计费方式)实名制“公交卡”,本地汽车驾驶员无论使用公交与否也都要出钱办理今后可以发展为“居民信用一卡通”(其有效信息可以起到代替“驾照”的作用)的实名制“公交卡”,起到“拥堵费”的作用,并且提供公交服务选择避免纯粹征收“拥堵费”所欠缺的合理性;对于外地进城车辆,交通拥堵的城市通常经济发达(欠发达、非拥堵没有收费必要,例外)到有环城高速等进城收费口可以控制性按人办理有偿临时实名制“公交卡”(或“交通卡”),具体收费略高于长期居民,配合车辆短期优惠停放,鼓励使用公交或者占用当地交通资源为公交做奉献。有偿实名制“公交卡”提高了交通人员的经济和信用门槛,可以有效遏制行乞、行窃、盲流等城市“亚健康”现象。
公交车:避免外在奢华浪费,借鉴上海、杭州等地车载电视做法,但要超越电视不能互动的落后,开发车载网络信息化系统,安装监控电子眼保障公众合法利益,公交读卡器替代无人售票,信息互动,乘务信息服务、路况信息查询、休闲广告信息等等,驾驶员随时连线信息中心接受调度。
公交企业:必须国有,并且接受市民和纪检、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城市公交是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公交优先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政府要重视并介入公共交通,根据城区实际情况逐步收回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实际控制权(允许社会资本的介入参与管理监督和分红,但决不能让公共产品成为少数利益集团牟取垄断暴利的工具),不再对社会开放公共交通性质的出租车、三轮车等牌照准入证(可以现金或股权分红的方式收购现有的实际上已大部分有偿出租他人使用的出租车等牌照使用权),实施“信息一体化公共交通”。
优化管理手段:科技强警,结合电子眼等信息化管理,连线公交调度信息中心,合理配置警力,增强机动有效应急力量,出现拥堵、突发情况,借助直行或右拐的单一公交线路前提下确保畅通的公交优先车道快速出动,力求5分钟内到达现场。
建立有序交通机制:根据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发路面电子实时监控显示道路流量变化以及把公交车载网络互动流量信息功能有偿拓展到非公交车上,用网络实时更新简便操作查询接听交通信息系统替代现在被动选择迟滞接收的广播路况信息作用,随时有效的道路流量信息和方便停车信息的指导性建议有助于有序交通。
信息化、一体化的大公交能够起到扬城市轨道交通之所长、避免挖地建高架浪费资源之所短的作用,能够遏制包括温州在内的中等城市市区不必要扩张轨道交通的浪费,对于国产的网络信息化管网技术创新和建设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机遇,有助于节约资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严重浪费着社会资源。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务之急的和谐发展问题。信息化、一体化公共交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因为其中面临两个难点:一是利益问题,二是技术问题。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该是尽量平衡发展实现和谐的社会阶段了!物质提高了,精神面貌也该发展。所以,请既得利益集团放弃一些预期收益,摆平心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群众利益,勇于改革创新,回报社会,将有助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