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连续报道的公交司机被打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读者致电本报,发表看法。社会学者称,公交司机频频挨打,反映出了群体性的烦躁情绪。
公交一公司五队队长何磊说,遇到司机被打,都是由他们负责与派出所协调处理。司机被打后,一般都是车队的同事先凑钱作为医药费,等处理完之后再由打人者赔偿。
“如果抓不到打人者,我们就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自己掏钱治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交司机说。
市民张小姐说,应该给予公交司机足够的尊重。如果每天他们都是在沉重的压力下工作,那么乘客的安全也就会受到威胁。
“有些公交司机的服务意识不强,开车特别猛,经常急刹车。个别司机面对乘客的咨询,也很不耐烦。”市民刘先生说,公交司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李焕明认为,目前,因为工作节奏日益加快,整个社会开始出现一种烦躁情绪。很多时候,这种情绪都不能有效释放,市民坐公交车再碰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发火乃至引起暴力冲突。在这个时候,人们还要想到,有问题应该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尊重公交司机就是尊重自己,冲突只会带来更多的烦恼。
[ 本帖最后由 航歌 于 2008-9-28 00:0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