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营运企业
旅大地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始于清代。在出现马拉轿车之前,官吏显贵、富商土豪,出门办事(公)、访友、旅游等,皆乘轿(8人抬之大轿、4人抬之中轿、2人抬之小轿)以代步。随着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交通工具也得以改造和创新,清末人抬大轿逐渐被马拉轿车所取代。1898年,沙皇俄国侵占旅大后,由俄军及其家属引进一种欧式马车,供俄达官显贵们享用。不久,旅大居民便仿造了这种载客马车用于载客营运。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日军占领旅大。1906年,日侨由日本引进黄包车(亦称东洋车),从此黄包车穿行于旅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中上层居民(包括侨民)等代步工具。1909年,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投资,在关东州大连市内街道铺设铁道(有轨电车)以经营客货运输。从此电车成为旅大市区主要的交通工具。1914年,旅大地区开始兴办出租汽车事业,但因载客量小,于是自1924年起,旅大自动车株式会社开办了公共汽车事业,至1927年转让给南满洲株式会社经营,直至1945年8月。自有轨电车兴起,至1944年,大连市共有电车155辆;至1942年共有公共汽车348辆;1933年大连市已有出租轿车375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连市城市公共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发展为相当规模的电、汽车客运。1978年,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出租汽车行业。它们构成了大连市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公用基础设施。
一、大连市交通公司
(一)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07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发起在大连市内建设“电铁”(即有轨电车)为“满铁”的附属企业。“电铁”成立后,为“满铁”运输部运输科电气系管理,下设主记科、滨町发电所和电气工厂等。1908年开始铺轨,同时将电气系改为电气作业所,下设“电铁”营业所,营业所下设:庶务系、客货系、车辆系、轨道系。1909年9月25日开业,有职工208人。开业时固定资产及事业费52.4万日元(包括架线、轨道、车辆、车库等)。1925年固定资产增加为370.5万日元。
(二)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
1926年电气供给和电气铁道部分别与“满铁”分离,由“满铁”出资成立了“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简称“满电”)。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该“会社”在巩固电车客运的同时,又开办了公共汽车客运。1927年,电、汽车职员增加到922人。1933年,固定资产及事业费和总体设备费(包括事务所、仓库、住宅等)共是443.3万日元。
(三)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
1935年“满铁”把电气供给事业出让以后,“会社”更名为“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简称“都交”)。该“会社”下设总务科、企划科、运输科。专营城市公共交通和长途汽车客运。期间,“都交”一方面兴建汽车检车所,组装和维修公共汽车;另一方面进行电车结构改造,增加电车车辆。时有职员1276人。1941年,随着行业的发展,“都交”职员增加到2377人。同年,为了扩充在东北和华北的分支机构,该会社将“关东州”内“电铁”及公共汽车予以充实加强,并召开股东大会,将当时500万日元资金增到1500万日元,新的增资全部由“满铁”承担。
(四)大连市交通公司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大连解放。1946年4月1日,“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由大连市政府接管,同时委派大连市建设局局长庞大海率队监收“大连都市交通会社”全部资产,并改称大连市交通公司,隶属大连市建设局。同年4月13日,由大连市交通公司经理庞大海同原“交通会社”的社长山令贞二签署银行帐户、名称变更等事项。至此,大连市的公交企业收归国有。接管当时的公司机构和人员均沿袭原“会社”会员,只任命了部分中层以上的干部。同年5月29日,进行首次机构组建,共设5个科室:工务科、运输科、总务科、经理科、秘书室。至1947年,职工总数达1194人。
(五)关东交通公司
1947年4月13日,奉关东公署令,大连市交通公司改为“关东交通公司”。仍隶属大连市建设局。1947年7月,为适应当时的形势,行政机构做了调整,增设企划室,企划室下设3个部:审计部、设计部、教训部。1948年,职工总数1305人。固定资产为684.4万元(人民币)。
(六)大连市交通公司
1949年5月1日,奉旅大行政公署令,关东交通公司改为“大连交通公司”。先后隶属大连市建设局和大连市公用局。1949年6月5日,该公司机构在经理全面负责的体制下,设立了人事科、运输科、财务科、总务科、工务科、人事训练科、企划科、电车工厂、技工学校。期间,为扩大营运成立了金县汽车营业所,主要经营金大(金州~大连)、金曲(金州~曲家村)、金孤(金州~大孤山)、金石(金州~猴石)、金亮(金州~亮甲店)、金稻(金州~大魏家稻香村)等长途线路;在大连市内开通了周水子至海茂村汽车线路,恢复了岔鞍村汽车线路,开办了小客车出租业务;将停驶5年多的港湾桥至码头间电车线路恢复并通车;并全面地调整了电车始发时间。至1949年末,全公司职工总数达1266人;拥有固定资产727.9万元(人民币)。
(七)旅大市交通公司
1951年4月1日,大连交通公司改为“旅大市交通公司”,隶属旅大市公用局。当年,公司坚持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自己设计制造了我国第1台1001型新式电车。1954年,为支援鞍钢生产,试制成功1台40吨架线式标准轨牵引机车。1955年为鞍山制造21台有轨电车,同时派出干部、工人、司乘人员50多名,支援鞍山初建的电车客运事业。1953年7月27日,经旅大市公用局批准,旅大市交通公司行政机构变动如下:秘书科、人事科、劳动工资科、计划科、供销科、生产技术科、电车科、基建科、技术安全科、保卫科、线路科、汽车科、电车工厂、汽车修理厂、技工学校。至1954年末,该公司职工总数达1537人;拥有电车固定资产2300万元(人民币)。
(八)大连市交通公司和旅大市公共汽车公司
1955年9月5日,旅大市人民委员会通知,将“旅大市交通公司”解体,分别成立“大连市电车公司”和“旅大市公共汽车公司”。大连市电车公司经营市内电车客运;旅大市公共汽车公司经营长途和市郊公共汽车客运。1956年1月9日,旅大市公用局对旅大市电车公司机构变动的报告做批复,决定成立营运科、计划科、保卫科、技术安全科、总务科、线路科、电车工厂、文化学校、解放营业所、民主营业所、和平营业所。对旅大市汽车公司机构做如下调整:成立秘书科、总务科、人事科、统计科、经理科、运务科、机务科、保卫科、大连汽车客运站、金县汽车客运站、旅顺汽车客运站、汽车修配厂。旅大市电车公司先后隶属于市公用局、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市建设局、市公用交通局、市建委。旅大市汽车公司先后隶属于市公用局、市交通局。1960年,为发展市内汽车客运,建成了大连市第1条无轨电车线路,此后有轨和无轨电车运输构成大连市内主要交通体系。
(九)旅大市交通公司
1966年4月23日,旅大市人民委员会为加强对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决定将大连电车公司和旅大汽车公司合并,恢复“旅大市交通公司”。合并后共有职工334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746.6万元(人民币)。该公司成立后,先后隶属于市建委、市交通局、市城建局、市公用局。经营范围有所扩大,除经营电车和市内公共汽车外,还经营长途公共汽车和小轿车出租。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6月1日,该公司机构设有:秘书科、人事科、保卫科、安全科、营运科、材料科、统计科、基建科、教育科、技术科、总务科、财务科。1968年10月24日,公司成立了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下设:办事组、生产组、政工组。公司下属各厂站(所)先后相应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73年12月8日,旅大市交通局批准,该公司原职能组撤销,重新成立办公室、总务科、基建科、营运科、安全科、统计科、财务科、劳动工资科、技术科、材料科。公司下设电车工厂、汽车修配厂、轨线所、施工连和8个电、汽车客运站。1975年11月,旅大市革委会决定:将旅大市交通公司经营的旅大(旅顺~大连)南北线、金大(金州~大连)线、庄大(庄河~大连)线、岔大(岔沟~大连)线、大夏(大连~夏家河)线和市郊3条线路划归大连市长途汽车公司经营,隶属交通局。旅大市交通公司主要经营市内有、无轨电车和汽车客运以及小客车出租业务。1977年11月,小客车出租站由市交通公司分离出去。期间,一方面加强了无轨线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改造了有轨线路,发展了市内公共汽车。1978年12月以后,全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较快,至1980年末,全市营运线路达19条(其中汽车15条、有轨电车2条、无轨电车2条),营运路线长165.9公里(其中汽车线路长136.6公里),营运车辆620辆,其中公共汽车441辆。至此,公共汽车已成为大连市内主要交通工具。
(十)大连市交通公司
国务院[1981]13号文批复,1981年2月9日,旅大市改称大连市,中共旅大市委决定:从1981年3月5日起,大连市正式挂牌,随后,“旅大交通公司”改称“大连市交通公司”,隶属市公用局。1983年10月21日,经大连市公用局批准,该公司机构进行了调整,共设16个科室:经理办、企管办、计划科、财务科、劳资科、总调度室、安全技术科、能源科、技术设备科、材料科、保卫科、总务科、基建科、并增设技术开发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另外还设大连市城市客运办公室。大连市政府对公共交通增加了投资,增添了车辆。至1985年末,职工人数达100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658万元。其中电车固定资产值为3399万元,汽车固定资产原值为5258万元(表4-1-1)。
(十一)大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第二公共汽车公司与大连市公共电车公司
1988年9月16日,经市计划委员会、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复,大连市交通公司分为第一、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公共电车公司。上述3个公司均为经济独立、自主经营的县团级全民所有制企业。
大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设青泥洼桥、老虎滩、太原街、五四路4个车场及汽车保养厂、劳动服务公司。有职工4588人,其中司乘人员2574人。营运车辆411辆,经营线路14条,总长117.9公里。日均客运量103.1万人次,固定资产4909.6万元。
大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设周水子、金家街、甘井子3个车场及汽车修配厂、劳动服务公司。有职工2993人,其中司乘人员1743人。营运车辆235,经营线路9条,总长84.7公里。日均客运量51.2万人次。固定资产2820.3万元。
大连市公共电车公司设解放路、黄河路、五一路、民主广场4个车场及电车修配厂(含设备管修厂)、轨线所、劳动服务公司,职工3918人,其中司乘人员1931人。营运车辆215台;经营线路5条,总长29.3公里。日均客运量102.9万人次。固定资产4666.3万元。
大连公交公司固定资产统计表
单位:万元
时期
年份
固定资产总数
电车资产额
汽车资产额
其 他
备 注
原值
净值
原值
净值
原值
净值
原值
净值
日伪
时期
1909
52
-
52
-
-
-
-
-
电车固定资产
1925
370
-
370
-
-
-
-
-
电车固定资产
1939
1500
-
-
-
-
-
-
电、汽车固定资产
“8.15”
后
1948
684
-
392
-
67
-
225
-
电、汽车固定资产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成立
以后
1949
728
-
408
-
75
-
245
-
电、汽车固定资产
1954
2300
1095
2300
1095
-
-
-
-
电车固定资产
1966
3740
1779
-
-
-
-
-
-
电、汽车固定资产
1980
6031
4008
-
-
-
-
-
电、汽车固定资产
1985
8657
5259
3399
1854
5258
――
-
-
电、汽车固定资产
1990
16733
9442
6215
2885
10518
6557
-
-
电、汽车固定资
补充:2006年7月,大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大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大连现代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以及大连公共电汽车联合售票处合并成立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下设汽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联营,瓦房店客运分公司,金马快轨运营分公司,电车客运分公司以及冠忠,港壕两个子公司和通利.通恒两个参股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