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正布线织网,市民出行越来越便捷,但地铁、轻轨列车开过时“哐当、哐当”的噪声,却让家住轨道交通附近的市民多了烦恼。上海科学院系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不仅想办法为轨道列车穿上了国产“减振鞋”,而且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首创价廉物美的橡胶浮置板减振系统,大大降低了轨交开行时的噪声。
国产“减振鞋”经久耐用
逛南京路时,不少人体验过地铁经过的振动——隔几分钟就有振感从脚底传来。有人以为是随身的手机在振,但却不见短信或来电。研究表明,由于振动感觉器官遍布全身,人容易因振生烦。而振动沿地下钢轨或道路“远程”传播,日积月累还会降低地下地上建筑结构的强度。因此给轨道列车装减振器必不可少。
目前的减振器多为国外制造,国内产品内置减振橡胶圈寿命较短,更换成本高。
七一一所研究出创新配方,掌握了制造轨道列车“减振鞋”的核心技术。实验证明,“上海秘制”的减振器,经300万次强力挤压,隔振橡胶圈弹性依旧,减振能力明显比国外同类产品强,约可多降噪声4.9分贝。
创新“减振床”价廉物美
浮置板也是公认的减振高手,这种技术能将整条钢轨连同水泥道床抬离地面,产生浮起来的效果。这样一来,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振动将先经过“浮床”减负再传至地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噪声影响。目前国内采用的多为德国造金属弹簧浮置板,每公里造价高达1200万元。这回七一一所的科学家们用特殊橡胶替代金属弹簧,减噪能力超过40分贝,每公里造价却不超过600万元。
据了解,这套“浮床”已获3项授权专利,其中1项为发明专利。北京、西安等地已表示希望引进这种省钱又管用的上海造“浮床”,减轻轨交振动噪声。本报记者马亚宁
名词解释:振动,《辞海》中注解,指物体经过平衡位置而往复变化的过程。在自然科学中,常把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通过某恒定值而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往复变化的过程称为振动。专家指出,工程结构、空气噪声中的振动,常用“振”字。而震动的“震”,多指地震;建筑物、房屋的震动,也用“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