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公交优化方案公布后引起市民高度关注,本报公布的公交线网优化热线也接到了数百名市民的建议和意见。本报选择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刊发,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期待线路进一步优化
此次线路调整多考虑直线、网格线路。不少市民认为,老城区线路不能缩减得太厉害。虽然现在城市规模在不断地向外扩充,但老城区内机关单位、学校、商业点集中程度都高于其他区域,公交线路缩减得太厉害,对市民的日常出行会造成严重影响。市民认为,公交线路优化不能等同于公交线路缩减,线路调整首先要考虑是否方便市民出行。对于老城区目前因车辆过多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现象则建议,老城区内断头路、“侗字路较多,不如打通这些道路,让道路“血脉”更顺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
票价能否降下来?
市民王先生指出这种大规模的线路调整最好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合肥公交网格状的格局形成,公交大型换乘点建立。另外就是现行的公交资费要改革,换乘可视作一次乘车的延长,在票价上对其给予优惠。只有这两个软硬件条件具备,这种线路调整才易被人所接受。换乘次数的增多无疑也增加市民出行的支出负担,有关部门是否考虑下调公交资费标准?这样既能鼓励市民积极换乘,又不增加市民的出行成本。
盼望换乘更便捷
唐先生认为,此次有的线路调整并未给市民带来换乘上的便捷。以徽州大道为例,它目前已是我市南北方向的主要通道之一,调整前有5条线路通往火车站方向(11路、111路、150路、129路、134路),可是这次优化方案中,这5条线路全部被“删”。这意味着今后徽州大道的乘客上火车站必须换乘,可是换乘也变得较为困难。如从东陈岗到火车站,有四种方案,一是乘回头车到凌大塘,再转已经改线的11路;二是步行两站至太湖路中段乘已经改线的226路;三是乘车到屯溪路,然后步行至宁国路站,再换乘21路;四是乘车到四牌楼,然后步行至黄山大厦,乘已经改线的111路。无论哪种方案对于上班族、学生、老年人都十分不便。何况往返火车站的,多是携带行李的,费如此周折才能到目的地,与优化线路的初衷不相符。
还有市民反映,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是件好事,但一次调整不宜动作过大,要结合市民多年的出行习惯,循序渐进。否则,给人的感觉就会乱了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