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时大时小的雨在申城下了十几个小时。雨天出行,轨道交通常常是众多市民的第一选择,因为除了准点外,还不用撑伞在公交车站挤着上下车。
可是记者昨天兵分两路实地调查后发现,轨道交通1、2、3号线的数个站点都存在漏水现象。地铁站台的管理人员则使出十八般武艺紧急清水。
记者随后从地铁运营公司了解到,部分站台雨天漏水原因各异:除了设计上的先天缺憾外,还有相关设施年久老化等。不过地铁运营公司表示,将尽快研究方案,以求尽早解决问题。
记者调查
上午11时:1号线人民广场站
昨天上午11点,在轨道交通1号线人民广场站,记者在地下二楼的站台上,看到摩肩接踵的乘客自动让出一个一张方桌大小的“空当”,其中放着一个黄色水桶正在接水。只见从天窗流下的水直接“泻”到了水桶和旁边的地面上,桶中已接了半桶水,旁边还有大摊水迹。地铁工作人员只好隔一段时间就用拖把将水拖干。
一名地铁清洁工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只要外面雨下得稍微大一点,里面肯定会漏水。
漏水原因记者发现这个漏水位置正上方是一扇天窗。记者随后来到二层站台,贴近天窗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天窗由十几块玻璃拼接而成,而雨水正是从这些玻璃之间的缝隙渗入,然后“飞流直下”到站内的。
中午12时30分:2号线世纪大道站
中午12点半,记者来到轨道交通2号线世纪大道站。记者从地面1号入口处进站时发现,该入口处的玻璃顶棚也有一处缝隙漏水,水从这里直接滴到了自动扶梯上。
通过自动电梯下到站台,在扶手的正上方有一张金属网,里面是密布的管线。虽然此时管网并没有雨水滴落,但管网下却有一大摊水。值班站长说,这个地方一到下雨天就会漏水,曾经也用过水桶接水,为保证乘客安全,站方已加派人手进行清洁工作。
漏水原因漏水的“祸首”是金属网内的某根备用的通讯管道,这根管道在二号线建造时就已埋下,管道上有不少洞,一到下雨就会漏水。
下午1时:1号线莲花路站
下午1点,雨下得较大,记者乘轨道交通1号线到达莲花路站时看到,由于这里是半封闭的站台,轨道上方和站台两边都没有任何遮盖物。候车站台安全黄线靠近轨道的区域已全部被雨水打湿,候车区域也被雨水溅湿了一半,乘客只好不断往里退。当被问及是否会有人在这么湿的站台滑倒时,该站台一家奶茶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很多,我亲眼看到的。”
漏水原因据地铁三分公司设施设备部有关人士介绍,半封闭站台的设计在新线路上运用得比较多。由于当初在设计站台的时候更多考虑到了通风、采光、美观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雨天的尴尬。
下午1时57分:3号线漕溪路站
下午1点57分,记者在3号线漕溪路站发现,这里的站台虽然是全封闭的,但站台地面仍有多处大片积水,其中有几处正是乘客上下车的位置。而站台上方的顶棚还在不断往下滴水。
漏水原因站台顶棚漏水与顶棚建造时间已久、材质老化有关。由于当初选用的一些合成材料和固定方法存在一些缺陷,钻孔后导致顶棚密封性较差,雨水就通过缝隙流了进来。
回应
地铁公司:将尽快研究整改方案
昨天记者从地铁运营公司了解到,由于设计的先天缺憾、一些站台设施年久老化等原因,造成部分站台雨天漏水的情况。对于部分站台顶棚漏水现象,地铁方面将组织人员及时修复;对于一些半封闭站台遭遇飘雨的情况,整改起来比较复杂,不过地铁公司将尽快研究方案,以求尽早解决问题。
据地铁三分公司设施设备部有关人士介绍,现在对于顶棚漏水的修复,通常只是在漏水处涂上一些防水堵漏的材料,治标不治本。如果要根除,就要进行大修改造,因此难度较大,需要花时间仔细研究整改方案。
专家:解决好混凝土裂缝是关键
上海地势较低,夏季雨量又较充沛。据有关专家介绍,1号线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就注意到了这一气候特点,在1号线每个室外出口处都设计了三级台阶,乘客要进入地铁站,就必须踏上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但是,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汛压力。
防水材料研究专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周保卫告诉记者,造成地铁站台渗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使得混凝土膨胀造成的裂缝渗水。在今后地铁车站施工中,应该在所有混凝土接缝处铺设橡胶止水带。“解决好裂缝和混凝土接缝问题,就可以把地铁站台由于漏雨而导致的渗水问题降低到最低限度。”
周保卫还介绍说,有的站台的地面会出现渗漏。造成渗漏的原因主要是底板的混凝土压得不密实;或是在底板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使混凝土含水量过大,导致底板开裂渗水。其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