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家,我再将部分版友嘅线路调整误区以及其他实际嘅案例作为例证,支持一下上述几条原则.
第[3]点嘅几个例子:
I.小公交线路、郊区线路嘅开通,除咗方便市民嘅出行之外,仲填补咗经行地区嘅出行空白同盲区.
II.35路几乎全部都喺广大公寓掉头签单,原因係科学中心同外环路段根本冇客源,而广大公寓到科学中心呢两公里空载路程会大大降低35嘅周转效率,同时亦都会浪费唔少LPG,大大增加运营成本.
第[4]点嘅几个例子:
I.莫生《我设计的72路和28路的调整》中,将28调离燕塘路段其实并唔明智,毕竟28路可以起到分流天平架、燕塘地区到天河客运站、龙洞嘅客流;而且,经行天平架—龙洞沿线嘅线路,绝大部分即使到咗平峰期都依然会有好多乘客企,冇咗28路分流,恐怕情况会更弊.
II.虽然41长线同506有大部分路段重叠,但由于41长线嘅客源集中于广园快速路同车陂、东圃附近,而506则集中于黄埔、萝岗区,所以即使41长线同506重叠比较严重,但都唔需要调整.
第[5]点嘅几个例子:
gzeratsg喺《对你附近或者全广州既你公交路线安排有咩意见》中提到:
" 10和59从沙园重复到大南路。
我的愿望:合并10和59,线路更改为:后滘开出后按59行驶到三角市后走东教场出中山路再转回仓边路接原10路。
……当然,在文明路那里绕了一个圈。不过这个计划不可能实现。因为10和59不是同一个公司的。" " 将10昌岗路总站搬去后滘,59改成10A。完美。可惜,两条线路所属公司完全不同,操作上有巨大困难。
怎么说,10+10A以1.5条线路配车总比现在2条线路配车可以省下十几二十台车,减轻道路负担。但从我上次经历来看,南洲路广州大道以东一段路况不好,也经常塞车。"
虽然10路同59路非常相似,但因为10路嘅主要客源係工业大道到小北、环市路一带,而59路则係沥滘、石溪到市中心,客源需求唔同,根本无法相互替代.同时,少咗呢十几部车,噉每部车都会逼到爆,使乘车环境大打折扣.
而且,如此兜嘅走法,上班一族係绝对唔会同意嘅.
第[6]点嘅几个例子:
76路啱啱开通个阵,由于站长唔识放车,再加上沿线塞车路段太多,所以经常出现大断位,畀14、864、190、大学城3线抢走唔少客.
但呢两年嚟,由于站长可以适时放短线,而且计位嘅能力提高咗,所以绝大部分嘅车即使係走完一个全程,都只係需要120MIN,基本上唔会出现啱啱开线个阵150MIN~180MIN嘅超长时间,所以线路收入自然好咗好多.
第[8]点嘅几个例子:
67路啱啱进入大学城个阵,係使用亚星JS6790H呢种7.9M中巴,所以可以经行深井码头,但后来改到科学中心之后,由于换成GZK6100 10M车,车宽太大,无法进入安新路,所以就要调出安新路,直接走金洲北路.
第[9]点嘅几个例子:
本来226同270、25、208、250都有不同程度嘅重叠,但点解226可以将270路60%、25路85%嘅客源抢走,甚至仲波及到208、250,成为越改线越成功嘅范例,并取代211成为新穗最赚钱嘅线路之一?
除咗因为226填补咗工业大道到大塘之间嘅空白之外,最重要嘅一个原因係226每次换车之后,周转效率越来越高,发车亦都越来越密,所以即使换咗12M大车,都会企到爆……否则,换咗车就玩抽疏,原先培养嘅客源就会流失……
相反,25路改线之后就变得超疏并且开车超慢,270、208换成GZ6112SV1/3之后就开慢车+赖客+服务态度唔好,250比226慢并且服务较差,所以226就变成"抢钱"线路,可以做到0330抢埋夜37(即270嘅夜班版本)嘅客流……
至于211,每一次换车,周转效率就降低一级,到咗换12M大安凯同改线之后就玩抽疏,所以呢条线已经拍乌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