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公交车·并非越长越大越好
一款25米长的BRT(快速公交系统)客车,在近期于上海开幕的2007世界客车博
览亚洲展览会上成了明星。生产商称,这辆“青年·都市航线A-380”是目前世
界上车身最长、容量最大的公交车之一。
这种“超级公交车”如果实际应用,站台的长度、人员的集中量会有很大增加,但会不会造成公交站与地铁站的人一样拥塞?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宋瑞认为,首先必须说明------这样的车是用于快速公交系统的,是享受专有路权的。用这种车,站台长度的确会比普通站台有所增加。BRT站台是专门设计的,分一般站台、换乘站台两类,一般站台设置3~4个泊位,长度70~100米;换乘站台设置6~8个泊位,长度大于100米。根据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大小选择适宜长度,并考虑适当弹性和可扩展性。但目前这个站台的长度取值是按单车长度不超过20米计算的,如果单车长度达到25米,一般站台长度要增加15~20米,换乘站台长度还要增加30~40米。站台过长会带来布设、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BRT车站设计与地铁、轻轨设计类似,车站长度需要与客流量、车辆长度适配,车辆长度也不可随便改变。BRT的实际运能是0.6万~2万人次/小时,地铁是5万~8万人次/小时。因此,如果BRT规划以及运营设计合理,BRT车站人数总体还是比地铁站少。不过,在部分BRT车站,高峰时间也会出现人群聚集。另外,人员候车、进出站的快捷方便安全等也要考虑。
有人提出,这个庞然大物的出现会使路口左弯时间与过路时间变长,在路口交叉多的道路上处理这么长的交通工具是不是很困难,如遇坏车或交通事故,灵活性是不是更差。其实应该看到,这种车有先进的地方。据生产商介绍,该车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承载车身技术,两个铰接盘均用电脑控制,整车的转弯半径与一般12米客车一样,在增加长度、扩大容量的同时提高了客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一般普通公交车能通过的道路,该车都能通过。不过,这样的大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考虑其条件。交叉口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路口交叉多的道路上,需要论证其运营条件,特别是路权分配以及信号优先等问题。目前,国内外的交叉口设计标准普遍缺乏针对BRT的标准;在BRT的实践做法中,25米车又是一个空白,这些都需要研究、测试。至于这种车坏在路上、路口或发生交通事故会不会使整条快速公交线瘫痪甚至影响路口的几方面交通,涉及到系统的安全救援设计,确实比常规公交车复杂。
还有人担心,容量过大会造成载客不满时班次间隔过长或亏损。采用多大容量的车与服务的客流量有密切联系。一般要求BRT线路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单方向)达到6000人次以上,这样经营起来容易一些。另一方面,BRT线路也有一定的发车间隔要求,实际运营时会根据单车客流大小进行行车间隔调整,载客不满时,班次间隔会适当延长。所以,在多大客流线路上选择什么样的车,也是需要论证的。综合起来,快速交通中的公交车长度会有一个最优值的考虑,不会是越长越大越好。 目前,北京、杭州、济南、天津、武汉等城市已经完成了快速公共汽车系统的发展规划,北京、杭州、济南各有一条快速公共汽车线路投入运营。例如,北京南中轴路快速公共汽车线路投入运营以来,撤销了原有的7条线路,公交车速平均提高20%左右,时速达25公里/小时以上,提高了公交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另外还有很多城市也开展了BRT的规划研究。 但我国快速交通系统目前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线网功能层次不够清晰、等级单一,不能适应城市不同客流等级的出行需求;公交运力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线路重复性较高,线网的覆盖骨架不够完善;车站分布不够合理,站点功能等级不清晰,线网布设也没有充分发挥换乘枢纽的作用;道路公交线网与道路系统缺少协调,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快速道路和城市干线;公交专用道不足,传统公交快线只是让公交车走上了快速路的主路,但主路上并没有设置公交专用道,而是与社会车辆共同行驶,在高峰期间快速路处于拥堵状态时,快速公交线路毫无“快速”之感;公交车在快速路主路上的停靠以及进出站,又对社会车辆造成了很大影响;公交专用道绝大多数都是在路侧,公交车经常要与并线车辆、右转车辆以及自行车等发生冲突,干扰较大。另外,在道路交叉口没有实现智能控制,公交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没有实现优先;道路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协调和衔接性有待改进等等。
世界公认的BRT系统要具备以下7项基本特征:专有路权、现代化的公交车辆、低水平登车、车外售票、交叉路口优先、乘客信息和车队管理系统。如果只是采用了BRT车辆而无法使其享受到专用路权等权利,也无法发挥其快速的优势;另外,如果光注重车辆的质量水平而不注意道路水平,靠政府经费支持的技术昂贵的BRT车辆也无法发挥其作用。预测我国城市快速公交发展的前景:快速公交要真正落实,首先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范畴。真正的快速公交是指全程出行的快速,包括到车站时间、等车时间、换乘时间等,而不是单纯把车上行驶时间压缩那么简单。如果能在交通设施用地、道路使用权、交通管制措施、公共财政投入四方面予以保证,再加上科学规划与建设,我国城市快速公交肯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