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1日,西宁市三家公交公司正式合并重组,成立了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宁市公交公司)。无论是三家公司“三足鼎立”,还是一家公司“独霸天下”,对广大市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公交体制改革能够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优质服务、带来便利。
近日,记者通过采访市民、公交车司机以及公交公司负责人了解到,改制后的西宁公交正在发生着变化……
新闻事件
【四条线路试行智能化管理】
11月7日11时23分,一辆1路车坏在了路上,司机马上按了一下装在方向盘前方的事故报告按钮,这个按钮连接着公交公司智能指挥中心控制系统,几秒钟后,指挥中心就接收到了这辆公交车发出的信息,并做了记录。这就是刚上马的公交卫星定位系统带来的便利。
11月7日,在公交公司智能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丁肇演示了卫星定位系统的部分操作环节。“你看,代表行驶中的两辆1路车的两个蓝点几乎叠到了一起,这说明这两辆车的距离很近。在这种情况下,我要给前边那辆发出‘车距太近,请加速’的指令,给后边那辆发出‘车距太近,请减速’的指令。”在丁肇的指挥下,几分钟以后,记者看到刚才叠到一起的两个蓝点渐渐拉开了距离。此时,整条1路线上分布的每个蓝点之间的距离,都显得比较均匀,“这样就会避免公交车压站现象,解决以前那种公交车要么等半天不来,要么两三辆一起来的问题。”
据了解,公交体制改革启动以后,公交公司就开始积极实施GPS卫星定位系统试点工作,目前,省城1路、3路、9路、40路公交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有了这个“千里眼”,公交公司可以及时掌控每个车辆的乘客人数、行驶速度等,也就可以及时处理公交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性问题。
【新衣新车新面貌】
驾驶1路旅游大巴车的马建青师傅,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制服擦干净,挂好。从今年8月开始,马建青和他的同事们都穿着新装上班,整齐划一的蓝色,让乘客眼前一亮。
变化不止这些。11月9日,在西门口车站,记者发现大多数公交车的头、尾、腰牌都换上了统一的白底、蓝字、红路标。而且,与以前不太一样的是,经过西门车站的公交车,有将近一半不在这一站停车,而是在长江路车站停靠,西门口的车辆拥挤现象明显得到了改善。
在14路、83路公交车上,记者听到每一辆车到站后报的站名都是统一的。而且在每辆车的车厢里,都张贴着颜色一样、造型相同的人性化服务标志。
各方说法
【乘客】期待公交做得更好
今年61岁的张世魁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西宁人,他见证了西宁公交五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老人告诉记者,之所以感觉到这两三个月来公交公司的服务态度变了,是因为他亲身经历了两件事。
“国庆节前的一天,我坐109路小公共车,刚走到车门口,售票员就伸出手来搀住了我的胳膊,后来,他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我,还搀扶我到座位上。还有一次是11月8号上午,我在七一路口坐了一辆9路公交车,到省军区站时,上来了两位老年妇女,其中一个的腿脚看上去不灵便,行动十分缓慢。当时开车的是个女司机,她不光嘴里喊着‘注意脚下,小心摔着’,而且一直等到两人上车坐稳以后才开车。以前我见多了那些不等乘客站稳就开车,把乘客颠得东倒西歪的事,现在的这种变化看着让人感到很欣慰,感觉公交真的是在给老百姓服务!”
【司机】感觉不一样了
驾驶23路公交车的司机刘薇,已经在公交公司干了五年,谈起公交体制改革,刘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都成了一家人,感觉大不一样了!”
刘薇说,以前三家公司的司机为了争乘客,时常会发生违规超车的现象,公交体制改革之后,各线路司机之间多了几分谦让,“不仅超车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有时候,有的车坏在半路上,其他路过的司机都会打个招呼,或者下去问一下原因,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公交公司】保持服务水平不滑坡
西宁市公交公司董事长张少峰接受采访时说,让老百姓乘车更满意、更放心,是公交体制改革唯一的目的。对于公交体制改革来说,三个月时间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还不能说马上就给市民带来了什么,但目前至少做到了基本保持原先服务水平不滑坡。
据了解,为了推进改革顺利实施,在保持并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方面,西宁市公交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包括在全体公交公司员工中开展为期五个月的“让公交更优秀,让市民更满意”活动,“这不仅是一次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对广大市民作出的一份承诺,那就是新的西宁公交一定要比原来的更优秀!”张少峰说。其次,在公交线网布局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根据老百姓的需要灵活开线。像新开的从双树堡到天峻桥的201路投放了6辆小公共车,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新闻拓展
【公交发展亮点值得期待】
今后,西宁公交如何做到让市民更满意?张少峰做了如下介绍:第一,明年上半年,争取在全市所有公交线路上开通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公共交通由原来的传统调度向科学、合理的现代化调度转变,整体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第二,多方筹集资金,定购一些性能良好、档次较高的公交车,初步确定把25路线上现有的车辆全部换成档次较高的新车,让市民享受到更多、更舒适的服务;第三,在线网布局方面,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灵活开辟线路,目前已经实地勘查了城东区的韵家口、城北区的巴浪等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这两个地区开通公交车;第四,三年内,公交线路由现在的57条增加到70条,基本做到西宁市的大街小巷和新建的小区都有公交车通行;第五,城乡公交一体化提上日程,目前,西宁市已经成立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而三家公交公司的重组改制,实现了三县农民坐公交车进城的愿望。
新闻纵深
【改革需要迈过一大道坎】
任何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西宁公交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主要就是线路布局、车辆配置不够合理,要是大幅度调整,又担心会影响到部分市民的利益从而对改革形成阻碍。”西宁市交通局副局长于金元分析说,以前三家公司在竞争中,存在重复开辟线路、随意设置站点的情况,目前,市民都已经习惯了原有的行车路线和停站点。现在不对一些线路作出调整,会损害大多数市民的利益,那肯定不行,但是调整,部分市民又会不满意。比如说他以前在家门口就可以坐到车,现在车站移了,还得走半截路才能坐上车;以前他坐的车可以直接到西门口、大十字,现在线路调了,他还得转车,你说这样能不提意见吗?如果类似的意见提得多了,是不是就会有不了解情况的人对公交体制改革提出质疑呢?
即便是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西宁市公交公司领导班子推进公交体制改革的决心依然很坚定。张少峰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时说,今后三年内,他们平均每年要开辟4条新线路,并根据开辟路线的情况,逐步去做调整线路、站点的工作,让老百姓慢慢接受新的公交线网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