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大家以长沙公交窗口为解剖点,想看看这个顽症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晚报做了系列报道,有关人士已经指出了一些问题。大家比较认同的一致意见是,长沙公交行业是犯了病,并且,这个病来得并不突然,是个慢性病。对待公交行业,我们不能像对待中巴、摩托车那样,撵出城去。公交车,不是平民或者贫民的出行工具,随着城市的长大,它必将是每个城里人的行走工具。爱之深,因而,恨之切。
我们虽然指出这些毛病发生在公交车和与其相关的窗口上,但并没有一棒子挥向现在的个别主管部门,没有迁怒所有的从业者。如果那样,当然是不客观也不公平的。我们报道问题,是为了将这个顽症暴露出来看看,以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
公交毛病,是个交通病。这个交通梗阻毛病,在城市里都很普遍。没有哪个城市说,它就彻底地根除好了,只是控制的程度有深有浅罢了。所以说,它就是个城市病。只要是城市,就有犯这病的可能。但这个毛病大意不得,它很容易细胞扩散,也很容易病菌传播,进而影响到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精神风貌。长沙2005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丢大分的,公交病算一个。明年,长沙将再度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公交将扮演什么角色?因此,再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到现在,公交病症的加重,说明我们规划、经营、管理城市的手段和能力,可能已经落后了。发达城市管理交通有好办法,还有联合国推荐的巴西库里迪吧公交经验也摆在那里,这些都是范本。要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首先得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能仅仅从问题的某个侧面看公交问题。办公交,就是要把发展公交放在发展城市的范畴来规划,进而经营和管理。别人有经验,我们为什么不能拿来?
公交是个大事业,需要人人理解支持。是不是都有了“公交优先”的这个意识?我看未必。什么叫优先?规划优先,做到了吗?投入优先,做到了吗?车在路上,有硬件道路、交通措施确保公交车是跑得最快最安全的特殊车辆吗?既然做不到,就不难理解老百姓对交通规划、对公交经营管理有意见了。
除开少数市民的素质低下,更多地是权力和金钱利益的存在,过分地阻碍了长沙公交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百姓生活和城市文明。百姓发出这样的质疑,值得提供公共服务者反思借鉴。公交,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交通圈,它是一个城市生态圈,是一个公共服务圈。巴西库里迪吧市政府的许多“行政服务窗口”,就设在公交服务圈内,市民不出这个圈,就能办完一切。如果以这种理念办我们的公交,市民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还会有那么深重的毛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