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筝都”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部是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濒临渤海,海岸线长113公里。现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国家级潍坊高新区(含国家级潍坊出口加工区)、省级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山东海洋化工高新区七区,寿光、安丘、诸城、高密、青州、昌邑六市,临朐、昌乐两县,面积1.59万平方公里,人口850万。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东部沿海开发城市。
潍坊资源丰富。沿海地域辽阔,拥有4462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和滨海平原。沿海地下卤水面积1100平方公里,净储量58亿立方米,动储量75亿立方米,平均浓度是海水浓度的2-6倍,具有发展盐业和盐化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基地。目前盐田面积达4.2万公顷,年生产能力600多万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盐业产品发展到50种;纯碱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产量、质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工业溴、氯化镁7万多吨,占全国的90%以上。矿产资源已发现金、银、铁、煤、石油、蓝宝石、重晶石、沸石、膨润土、花岗岩、矿泉水等58种,探明储量的36种,有12种矿产储量居山东省首位。
潍坊的农业基础好,是全国率先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城市。是全国的经济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试点市。潍坊的农产品以品质好而闻名,已经形成了蔬菜、花卉、生猪、肉鸡、果品、水产品等优势明显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潍坊市经国家权威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391个,有86家企业通过严格国际质量认证,20多家企业获得84个国外权威卫生机构认证,总量列全国首位。潍坊的禽类产品出口已占全国的30%,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以上,年出口创汇8亿美元以上。潍坊有7家企业位列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比例高居全国各地市榜首。年出口创汇过千万元的企业20多家,带动全市出口创汇基地300多万亩。
潍坊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基础良好,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是中国著名的动力城、电子城和纺织城,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名牌战略,高瞻远瞩、契合实际地确定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指导思想,按照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的“三个一批”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激活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措施,有力地锻造和强劲了工业经济这一腾飞之翼,不断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目前全市纯碱年生产能力达18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5%以上;高档铜版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氯化聚乙烯产量居世界首位;机制纸、棉浆粕、粘胶短丝规模和能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内燃机、收获机械、轻卡车、拖拉机等产品生产能力都达到了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2003年,晨鸣、海化、潍柴、诸城外贸、福田诸城汽车厂等5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时超过50亿元,占全省新增过50亿元企业的三分之一;有29家企业列入全国1948家大型工业企业,分别占全国全省总数的1·5%和11%,位居山东省第2位。同时,有7家企业跻身全国百强,4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另外,已有10家上市公司,11支上市股票。截至目前,潍坊已拥有5个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国家免检产品,58个山东名牌,560家企业通过国际权威质量体系认证,718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跻身全国同类城市中名牌产品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2003年,潍坊GDP总值达到1030亿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GDP排名第30位,并跻身全国GDP总值超千亿地级城市10强。2004年1-9月,GDP总值已达905亿元。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使潍坊正日益走向繁荣富庶。
潍坊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生产和生活。夏代、商代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齐、鲁等国。青州是我国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 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地处齐国故地的潍坊,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齐国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北宋画家张择端,诗人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原籍他乡而在潍坊为官做事的名士,也为数众多。北宋宰相寇准、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清代郑板桥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文墨迹,至今流传于世,为中外游客所仰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