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杭州最老电车场搬离市中心,公交司机充满不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 1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晚6点半左右,杭州中山北路环城北路交叉口,10多辆K290路公交车,翘着长长的辫子,排着队,驶进天水桥电车场。

  这是它们在天水桥电车场度过的最后一夜。

  今天,天还不亮,153辆公交车,将陆续驶离这个有50年历史的老场区,不再回来。

  天水桥电车场搬迁后,地块将作为地铁建设用地,建设地铁枢纽站。中山北路环城北路交叉口这几天的天空,将具有历史意义,因为几天后,天空中的电车轨道“蜘蛛网”将消失,它也将为杭州电车史画上一个特殊的句号。

  30年了,舍不得

  K290路,是天水桥电车场现在仅存的电车线路,共40辆。

  场区共停有153辆车,包括K55、K95、K156路等10多条公交线路车辆。

  沈燕琴,K290路电车的驾驶员。昨天她开的是高峰车(6:30-9:00,15:00-18:30),傍晚6点半进场。

  “我刚进公交公司时,开的就是电车。那时还是个小姑娘呢!”沈燕琴今年都49岁了,干了近30年的公交车驾驶员,开的都是电车:最早是153路,然后是152路、155路、156路。

  “不过,这几路电车都取消了。”

  沈燕琴现在开的是K290路。

  开了近30年的电车,每晚把车开回天水桥电车场,然后把车厢擦得干干净净,甚至是车厢内悬挂的拉手。

  “大半辈子都是在这里的,习惯了。今天是最后一晚,真要睡不着了。”想着明天就要离开这里,沈燕琴舍不得,她细细地擦洗车厢,然后又跑到调度室“磨蹭”时间。

  驾驶员们说,和其他几个新建场区相比,天水桥电车场显得很破旧了,但他们却很舍不得,一是日久情深,另一个原因非常实在,地处市中心,下班回家方便。

  “即使凌晨1点多下班也不用担心,自行车一骑就回家了。”K156路车的驾驶员陈师傅说。

  而把这样的场区搬离市中心,则是城市腾挪地块资源的需要。

  开电车的师傅最讲“团结”

  天水桥电车场的场务司机赵师傅说,电车和汽车不一样,线路轨道是一道道的,所以电车停下来后,是一辆辆首尾相连,像一条长龙。

  天水桥电车场,有一块小黑板,黑板上是车号顺序表,每天都不一样。每个开电车的师傅,在第二天出车前,都要先到小黑板前,找到停放序号,然后去开车。

  “明天最早出场的车,一定要排在最前面。”赵师傅说,因为电车要沿电车线轨道出场,所以必须按顺序出场。

  所以,开电车的师傅是最讲“团结”的。

  路口天空像结着蜘蛛网

  中山北路环城北路交叉口,就是电车场进场口,抬头一看,头顶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网,这些是电车线的轨道。

  电车公司负责线网架设的师傅摇头说,其实,场区里只有22根线,11道。只不过在进口处交会了,显得很多。

  架设线网的师傅说,车辆搬离后,他们就要把这些线网一根根拆掉。

  不久,这个路口的天空将非常干净。

  天水桥电车场杭州最老

  杭州的第一条电车线路,是1961年开通的,天水桥电车场也是在那一年正式投用,场区面积不大,只有20812平方米。当时,杭州所有的电车线路,每晚都要回场“休息”。

  后来,杭州又在北大桥建了一处停车场,一部分电车被分流。

  但天水桥电车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是杭州最老的电车场。

  天水桥电车场搬迁后,K290路等车将转移到北大桥电车场,其余的大部分柴油公交车夜晚将停进拱北停保基地(位于康桥镇),作为临时过渡用地。

  公交司机坐不上公交回家

  “公交车司机把大家都送回家了,但司机们回家却没车。”调度员马一娟说。

  停在天水桥电车场的公交车,除K290路电车外,还有K55、K156、K95等柴油汽车,但因为北大桥场区的场地有限,100多辆柴油汽车要暂时停进康桥的拱北停保基地。

  “我开的是夜班线路217,末班车回来要凌晨1点半。”开217路车的陈师傅说,220路末班车是凌晨1点,本来他下班后可乘220路公交车回家,改停康桥后,路途远,220路的末班车也赶不上了。

  “明晚怎么回家还不知道。”陈师傅说,“不过,总会想到办法的,市民安全回家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8-2-8 18:5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话得安排员工班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2 20: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