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搞不好没法向市民交代
“把济南 做得更好一些”
——张建国市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他为百姓办实事有决心”
——住济全国人大代表盛赞市长考察北京
还没上车就连抛问题
2007年初,张建国就任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过去一年来,进行了城市建设的三大战役,并相继展开了80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90项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作为一市之长,张建国坦言自己去年没抽出时间来北京考察BRT建设与运营。考察中,张建国还没有登上公交车,便向济南公交总公司总经理薛兴海提了两个问题。“我们的站台为了给行人服务好,这边设置了站席,那边设置了坐席。”在前门的BRT站点,北京公交集团董事长郑树森向张建国作了站台的详细介绍,“为了乘客的安全,都安装了屏蔽门,避免因乘客拥挤造成意外。车辆进站停靠后,开车门时,屏蔽门也打开了。”“这个站台立席、坐席的设计我们有吗?”郑树森话音刚落,张建国马上向身边的薛兴海提出了问题。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张建国随即追问了一句,“为什么没有呢?”薛兴海表示,济南的BRT站台也设置了屏蔽门,但因为客流量没有北京大,所以没有设坐席。“我们在建设时还是要多考虑考虑市民的需求,要确保他们乘车安全,方便。”说完这句话,张建国迈步登上了BRT公交车。
开通BRT,现有线路要整合
“五一、十一的时候,一天的运营量达到了23万人次,这应该算是很高的了,平常的情况下平均是14.7万人次。”郑树森告诉记者,北京BRT1号线的客流量在公交线路中是最大的,开通以来运营了7000多万人次,“去年是4500多万人次,今年预计是5200万人次。”
“咱们的北园大街BRT线路运营量怎么样?”听了郑树森的介绍,张建国转过头去,又把问题抛给了薛兴海。
薛兴海表示,北园大街的运营量目前排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经七路—泺源大街、纬二路和经十路。
“能不能成为运量最高的线路,在于整个交通资源整合的问题。北京BRT线路开通的时候,停驶了同一路段上的九条线路,调走了267辆车用于别的线路行驶,把客流都集中到BRT上面,发挥一条线路的作用。”郑树森说。
经过短暂的思考,张建国抬起头,说:“我们也需要整合一些线路,不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整合的话,那么多条公交线路在一块运营,不仅混乱,市民乘车也不方便。”
建BRT要因地制宜
乘坐BRT时,张建国对北京BRT专用道的宽度十分关注。郑树森告诉他,北京BRT1号线一般路段的宽度在5米左右,站台处的道路宽度要达到7.5米。“这个设计为了实现站台的超车功能,就是说一辆车在靠站时,另一辆车有足够的空间从后面超车。”
在与薛兴海交流后,张建国了解到,济南BRT专用道的宽度目前计划是3.5米,而在站点处没有凹进去的公交港湾。这样的话,一旦车辆发生故障,就只能卸掉专用道的护栏,将车辆引导出专用道。“如果按照这个要求的话,我们的硬件设施不配套,道路太窄了,”张建国一边思考,一边缓缓地说,“济南的道路资源情况跟北京不一样,我们的街道没有这么宽,专用道达不到5米的宽度,也不能实现站台超车。”“我们就要从济南的实际出发,你们回去要好好研究一下,根据我们自己的特点,建好这条BRT线路。”张建国对随行的薛兴海等工作人员嘱咐着。
BRT搞不好没法向市民交待
BRT作为济南的一项新生事物,能不能对缓解市内交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济南市民都对BRT寄予了很大希望。张建国表示,全国两会结束后,他要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好好研究。“今年济南市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BRT的建设提出了很多问题,BRT总是不能通车,站台设在马路中间,搞不好不仅快不起来,还把整个交通耽误了。”
张建国也认为,BRT在北京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在济南不一定也一样顺利。“因为各方面条件不一样。这中间可能出现一些曲折,但作为一项政府决策,我们通过不断的调整,一定要做好,要不怎么向市民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