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政府与铁道部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就加快推进江苏铁路建设举行了会谈,提出未来江苏铁路网将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公交化,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铁路网络。“公交化”的江苏铁路究竟如何建设?何时建成?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省交通厅副厅长、省铁路办副主任张晓铃。他告诉记者,我省公交化铁路网建设将分步完成,大致按照苏南-苏中-苏北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来推进。
第一阶段南京及苏南地区
关键工程:京沪高铁沪宁城际
时间节点:今年
10条铁路奠定南京枢纽地位
在全省2020年铁路发展规划图上,南京市的周围被密密麻麻的铁路线所包围,其枢纽地位一目了然。张晓铃表示:“未来南京将组建一套发往六个方向、十条铁路的庞大枢纽体系,毫无疑问将成为沟通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铁路交通的中心城市”。张晓铃提及的六个方向分别为上海方向、杭州方向、芜湖方向、合肥方向、徐州至北京方向、扬州至淮安方向,十条铁路中,运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占了一半,其余铁路也将分阶段完成电气化改造,可运行时速160公里左右的动车组。
在新建铁路及南京南站综合枢纽的同时,南京现有的铁路设施也将进行调整。据悉,铁道部已同意对铁路南京西站大桥南路以西实施搬迁,容整所、机务段将搬迁至现有调车场、大修段、郭家山货场、建宁路货场位置,并在此设置沪宁城际铁路动车运用所。货场搬迁至丁家庄建成综合性货场。
京沪高铁最密3分钟一班车
目前,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两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已获得批准,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张晓铃分析说,铁路运营“公交化”有两个前提,一是速度,二是覆盖面。上海和南京之间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经济发达城市,其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具备了开通公交化客运列车的条件。因此,江苏“十一五”期间的第一个铁路网建设高峰首先会出现在这里。从运行班次看,未来京沪高铁通车后,列车最高时速为350公里,发车频率最高为3分钟一班,具备了“公交化”发车的班次和速度要求,而沪宁城际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了沿线的31个站点,以平均10公里一站的设置标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覆盖面的问题。两条铁路一条速度快但站点少,一条速度相对慢一些,但站点多,两相配合,基本能够满足沿线城市居民铁路公交化出行的要求。张晓铃透露,未来沪宁城际线上,将有近80%的客运列车会实现“站站停”。当然即便是“站站停”的列车,其平均运行时速也在160公里以上,沪宁沿线中小城市的居民完全有条件能够乘坐这样的“准高速”列车实现快速出行。另外,常州-江阴-常熟-苏州-嘉兴的城际铁路也将在2010年以后组织建设,这也给苏南地区中小城市间的铁路快速交通增加了新的选择。
第二阶段苏中及长三角地区
关键工程: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沪通铁路
时间节点:2015年
形成完整的“环江铁路线”
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长期以来,宁启、新长铁路是这一区域主要的铁路通道。但这两条线路均为单线铁路,也没有进行电气化改造,无法开通电气化高速列车。因此,第二阶段苏中地区的铁路网改造重点是现有线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以及沪通铁路建设。
张晓铃告诉记者,根据有关部门的工作计划,全省既有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将在2015年左右全面完成。省里争取要在今年年内启动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这项工程预计投资80亿,“工程的难度相对新建铁路来说要小很多,毕竟这些铁路在建设之初就预留了复线和电气化的空间。”沪通铁路的项目建议书目前已获发改委批复,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在拟订之中,到沪通铁路建成通车后,配合改造完毕的宁启铁路,苏中一带铁路开行时速160公里动车组的条件就将具备,并且宁启-沪通-沪宁之间将形成一条完整的“环江铁路线”。
当然,构建这条环线的意义决不仅仅只为沟通一江之隔的苏南、苏中两地,更重要的是,随着宁合、宁杭、宁安、沪宁、沪杭间各条高速城际铁路的陆续建成通车,苏中地区各市将通过这条环线实现与整个长三角铁路网的联接。这就给未来苏中各市的居民就近乘坐动车组来往于长三角地区提供了可能。
第三阶段苏北地区
关键工程:宿淮铁路、淮扬镇铁路
时间节点:2020年
淮安将成区域性铁路枢纽
将整个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划为铁路公交化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依据是我省2020年铁路发展规划。这五个市要建成相对完善的电气化铁路网,通行电气化高速机车大致要到2020年左右。但如果要具体到各项工程上来看,徐州与连云港之间的东陇海铁路线电气化改造今年就将完成,而京沪高铁通车以后,徐州市也将同步进入“高铁时代”。
张晓铃在介绍这五个市铁路发展格局时重点提到了淮安市:“淮安将成为沟通南北的区域性铁路枢纽城市。”的确,规划中上述五市的新建铁路线绝大部分都与淮安相连,其中,宿淮铁路、连淮(盐)铁路以及淮扬镇铁路都有望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建设,这些新的铁路将与已有的新长铁路、东陇海铁路组成一个“田字形”铁路网,并和苏中地区的环江铁路线联接成网,真正纳入到整个江苏快速铁路网的范围之中。
代表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省交通厅厅长潘永和:
5种出行方式“零换乘”
如果你是一名乘客,当肩背手提行囊走出车站,不出几步,快捷的地铁便能把你送至目的地,或是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继续旅程,而无须负重奔波,这样的体验该有多轻松!在全国人大代表、省交通厅厅长潘永和看来,这便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带来的直接好处。他告诉记者,江苏正在积极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旨在统筹规划建设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江苏综合运输规划今年将出台,交通发展的最高水平——“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隙衔接”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现实中公路客运站和火车站、机场相距较远是常见的事,关键是场站之间如果缺乏必备的快速连接方式,就会给乘客带来不便,增加货运成本。问题的症结,是缺乏统筹。”潘永和说,十七大报告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五种运输方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体系”?潘永和回答从目前的现状开始: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这五种方式,由于体制分隔,各自独立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公路运输承担了90%以上的客运量和近70%的货运量,而相对资源占用低、污染小、运量大的水路运输、铁路运输所占份额偏低;更是由于五种运输方式的分隔,无论对货运还是客运包括老百姓出行都带来了诸多不便。统筹,是为了“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路则路、宜空则空、宜管则管”自由选择,最大限度地实现便捷、通畅、高效和安全。
五种交通方式要像邻居“一样近”,在欧洲一些国家就是这样的,乘客下了飞机,即可选择多种续乘方式,真正做到了“零换乘”。潘永和认为,统筹不同运输方式而形成一个“体系”,必须有网络、通道、枢纽和信息化的支撑。如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作为华东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建成后将有6条铁路线、4条轨道交通线和数十条公路客运线交汇,包括了铁路站、公路客运站、地铁站、公交站,并将和南京禄口机场连接,实现五种交通模式的无缝转换,实现“一个屋檐下,乘客不出站”。相应的,随着信息化的带动,各种运输方式能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例如,在联网的售票窗口,市民可以任意选择出行方式并买到所需要的票,得到更多便捷的服务。今后,江苏将按照统筹发展的原则,把铁路、水运和航空业发展作为重点,潘永和说,未来,每个省辖市都有望建成公铁联运等综合运输枢纽,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减少物流成本会是江苏交通努力的发展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周银妹:
“高铁时代”商机无限
像乘公交车般乘火车。闻听江苏铁路将率先实现现代化、公交化,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长青投资集团董事长、总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东周村妇女主任周银妹连声说好。她完全有资本叫好,因为她早在前几年就猜到会有这样的发展蓝图,她也早已成功闯入高速轨道交通内装领域,先人一步地捕捉到了高铁时代引发的商机。
“我只是跟上了国家的步伐。”在北京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的周银妹这般低调地说。“广州3号线、深圳1号线2号线、上海的明珠2号线、北京的5号线,还有记不清楚了,全国不少城市地铁的内装,都是我们做的。马上我们还要进军城际铁路项目、高铁项目。”她笑言每次去广州和深圳,她都是首选乘地铁,有小车也不坐,上了地铁就东摸摸西看看,那种欣喜真的是拿什么也换不来的。
周银妹多次去过欧洲,那里的轨道交通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速很高,乘坐很方便,把城市跟城市、人跟人都拉得很近,能解决一系列交通问题。我很早就在想,这个一定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目标,是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2003年,周银妹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复合技术,制造出了科技含量很高的“铝蜂窝”材质,正式进军轨道交通内装领域,“铝蜂窝的特点就是轻,六角形,只有钢板的五分之一重,强度却是它的2倍,这种材质隔音、隔热、环保,我们拿它来做天花板、地板、墙板还有坐椅,很适合高速度的轨道交通内安装。”周银妹自豪地说,将来高铁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她的内装既隔噪音又环保,一样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