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近半个世纪的无轨电车终于要退出兰州公交的行列了。这样的消息,令人有些伤感,也有些唏嘘。从1959年第一辆无轨电车在兰州运行以来,凡是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兰州居民,都对我们城市中曾经拥有的这些电车记忆深刻。每个人多有些怀旧情绪,但更要有向前看的魄力。毕竟,电车的退出是兰州城市发展的必然,它已经成为凝结着这个城市发展轨迹的符号。但这个符号,只代表过去。
新老交替是任何事物处在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规律。无轨电车也许更加环保,但环保的代价若是每年付出近500万的亏损,难免太沉重。如果单纯为环保计,这垫支的500万亏损成本若用于环保开支,所获得的成果肯定要比单纯的电车运行好得多。更何况,如果在电车退出后,我们能用一种更加环保、迅速、节能的交通工具取代它,这也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最重要的是,之所以要求无轨电车退出运营,还在于兰州交通的实际情况。无轨电车与别的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较,优势不明显,但劣势却影响甚深。兰州是一座东西狭长的城市,由于可用土地面积有限,所以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无轨电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断电现象,只要一断电,整条路上的交通都会因为一辆电车而中止,然后是无可奈何的等候,本来就有些小小拥堵的路面就更加雪上加霜。再加上无轨电车运行速度较慢,一般的乘客都不会将其作为首选的交通工具,所以在运行时常常看到只有几个乘客。如果依***政府每年像无底洞一样不停地补贴,这对于我们本来就很紧张的公共财政更会捉襟见肘。说白了,与其每年亏损这么多钱,还不如拿出钱来干一些更有意义的民生项目。
而说电车退出,其实也非完全退出。毕竟很多人都是对它有感情的,作为一道城市的传统风景线,它本身就是一个城市文化多彩斑斓的印证。因此我们选取其中的部分作为展品收藏,一是纪念它的存在价值,弥补市民感情上的缺憾,二是让大家明白,有目的的念旧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地方文化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