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l19881117 于 2010-7-24 11:04 编辑
在79路康安路终点站, 一边是落满灰尘的闲置车辆,一边是烈日下翘盼的市民。
23日7时50分,在79路车的终点康安路站,许多市民仍在长时间地翘首等待,而旁边的汽车仍在“趴窝”。
生活报23日讯 (战新宇) 本报今日报道了《哈市79路公交一半车辆没上路》一文后,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记者一天之内就接到热线电话50余个,市民们纷纷谴责哈尔滨市79路车队这种不拿百姓出行的切实困难当回事的态度,并表示,哈市民营公交线路存在的类似问题已困扰百姓许久了,交通主管部门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在众多来电中,79路公交车队原队长王伟(化名)更是揭出了79路车若干年来令人震惊的“利字当头”黑幕。
王伟说,哈市79路公交车存在的让乘客等车时间长、间隔时间长及越站不停的问题不是新问题,其之所以压低出车率,原因在于自2005年哈市开始试施行国家规定的公交车油补规定后,该车队实质上是在以牺牲百姓出行来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说,这个车队从那时起就一直没有出过“满勤车”,而且出车数量越来越少。该车队的出车数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公交车出车率不得低于全车队车辆数量的92%”标准。
据了解,79路车队2009年获得国家给的油补为9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获得的油料补助款为30多万元。王伟说:“如果出满勤,这些油补能变成利润吗?”他说,79路车队共有公交车39台,按照2009年的油补标准算:平均一台公交车一年获得国家给的油料补助是2万余元,一天得到的国家给的油料补偿款为50多元,一年少出一台车,就有2万元钱剩到车队老板兜里了,一天少出一半的车,就等于干赚1000元钱左右。这笔账早让车队和老板算得明明白白了!这种净拿国家给的油料补偿款,却不把全部车辆投入运行的障眼法,在公交行业里几乎就是公开的秘密。车队实质上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且,一台公交车每出车一天的耗油量为200余元,如果把车辆停存起来后,这一切风险及出车成本自然就没有了,这不是又省了一笔款子吗?那些每天在车站苦等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市民们,才是最终的受害者!
一位深谙内幕的公交人来电说:79路公交线路的问题很典型,如果对骗取国家油补还不为百姓服务的问题不管不问,就是有关主管部门的失职。
79路现任公交车队长来到本报——
绕来绕去仍归咎路况不好
生活报23日讯 (战新宇) 今早7时,记者接到了哈市民营公交79路车队长姜雪峰的质问电话,针对本报今日“79路公交车一半车辆没上路”的报道,他说:“我们车队是因为路况不好才出车少的,现在全线路运行数量已经接近20台了,根本不是你说的那回事。”
在对话中,记者问姜队长:“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交车出车数量不得少于全车队车数总量的92%,你们车队出车不到一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姜雪峰没有作答。记者又问:“有的百姓因为线路调整,不得不徒步从水泥路走六七站地才能到道口三道街坐79路车,你们知情吗?”姜雪峰立即蛮横作答:“那是他们自己愿意走的,和车队没有关系!”
当天18时,哈市民营公交79路车队队长姜雪峰和这个车队所属的哈尔滨市瑞昌客运公司副经理郭伟来到了本报编辑部。他们首先对早上的“一时冲动”跟记者道歉,但却仍然坚称“出车少是路况不好造成的”,而对造成这种“不正常”运营状态的根本问题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当记者再次追问79路为何出车率如此之少的问题时,姜雪峰反复表示:“出车率少是因为水泥路的路况太差造成的,我们的车辆磨损严重。另外,一遇到下雨天,车辆经常刹车失灵。” 记者问:“79路公交车队能否提高运行能力,增加出车数量,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姜雪峰表示,今早79路全天出车已经将近20台,并对车容车貌进行了全面改观。
两人在与记者交谈的20多分钟里,始终没有为车队的50天“不正常”运营状况向市民道歉的意思,也没有对车队驾驶员薪金待遇问题做出说明。他们只是一再表示,将在为百姓服务方面加强管理,并接受本报监督。而据市民来电反映,79路“一半没上路”的车仍然还是没上路,这条线路的“不正常”运营状态仍无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