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l19881117 于 2010-8-6 08:19 编辑
提高公交效率 冰城又下“猛药”
□文 黑龙江日报记者 闫雪峰
■ 年底前新增、更新车辆700余台
■ 规划建设3条快速公交线路
■ 出台《哈尔滨市公交车辆站点停靠管理规定》
连日来,黑龙江日报、生活报关于哈市公交现状调查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哈尔滨市公交管理部门近日出台一系列举措,解决哈市公交行业当中存在的运力不足、服务差、驾驶员不足等问题。
提升运力 提高市民出行率
据哈市公交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哈市确实存在运力不足情况,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哈市将加快对车质车况差、服务设施破损、运营年限达到6年以上公交车的新增、更新步伐。大力发展大容量、低能耗、绿色环保型公交车,提高运营效率。下半年,预计在54、52、56、57、62、333、345、340、362路等线路上,新增、更新车辆700余台。同时,公交管理部门将结合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建设哈东站至群力开发区、哈站至哈西客运站(至群力新区)、友谊路至公滨路3条快速公交线路,通过延伸新阳路现有公交专用道经埃德蒙顿路至齿轮路,增设中山路公交专用道,在尚志大街、经纬街、石头道街等实施单向交通组织的街路设置逆向公交专用道,在红旗大街至进乡街道路中央,规划建设BRT专用道。
该负责人表示,近期,哈市还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在道路外侧机动车道设置概念隔离公交专用道,利用原有公交站台,发展符合哈市客观实际的快速公交线路,远期在具备条件的街路,规划建设物理隔离式的BRT专用道和BRT专用站台,逐步形成BRT快速公交网络。充分发挥快速公交线路运量大、速度快、方便安全的优势,解决因交通拥堵等原因造成的公交运营效率低的问题,并根据路堵情况、客流滞留情况及时发出机动车辆,解决行车大间隔、客流过于集中运力不足等问题。
优化线路 解决居民出行难
在优化公交线路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公交管理部门计划在年底前,开通对青山至大耿家和杏林村至大耿家2条公交线路;规划以松花江公路大桥为主干道,向北调整延伸公交13、29、216路,连接市ZF周边和松北世贸大道一带居民居住密集区;计划调整公交54路原有走向,规划经行建设中的松浦大桥,构建东部公交线路的跨江连接新通道,在松北区域内、松北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形成纵横南北、贯通东西的体系化公交网络连接。
另外,在群力新区规划调整、延伸63、82、86、110、209路等20余条公交线路进入或通过哈西和群力区域,加强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公交连接。在平房工业园区,规划调整公交28路、207路分别由肿瘤医院、学府三道街向南延伸至平房开发区,填补平房地区向南延伸建设后的公交线网空白。
赏罚并举 促进行业快发展
针对“司机荒”问题,以及驾驶员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公交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公交行业将开展安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重奖行业优秀驾驶员。
针对公交车随意停靠问题,公交管理部门正式出台《哈尔滨市公交车辆站点停靠管理规定》。要求驾驶员在进站前100米内不准超越其他机动车,30米内不准超越非机动车。进站时站内若无车辆必须停靠在第一停车位,车辆前门应正对站牌(包括公交候车长廊、国标式站牌)上下客;后续车辆必须前靠单排依次进站,不得并排停靠。特别是对进站时,停靠区域内无法停靠的车辆,做出了必须二次进站载客的规定,多辆车同时到站的,要依次进站停靠,第三辆车及以后车辆必须执行二次停靠,车不停稳不开门,门不关好不起步。驾驶员如违反本规定,将被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
另讯
聚焦冰城市民乘车难
哈市启动公交企业转制首批5条民营公交收归国有
线路编码10日变更市民切莫坐错车
近日,生活报推出《公交“散养”酿成百姓乘车难》系列报道,引起有关部门关注。5日,记者从哈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哈市正式启动民营公交整合、转制工作,首批5条民营公交线路收归国有,发车时间路线不变,10日带着新编码正式上路。
据哈市公共交通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首批转制的公交企业为原七星、安信、宏远、东方客运大队等4户民营公交企业所属的5条线路,首先将其编码变更为国有序列编码(序列编码具体变更情况见右表)。变更编码后,票价、营运时间、站点、配车、线路走向不变。10日起,上述5条线路将使用新编码运营。目前,更换车厢导向图、沿途站杆牌和车厢语音报站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公交管理部门也将开展为期三天的宣传工作,方便市民乘车。
原线路
编码 变更后编码
52路 30路
57路 31路
58路 32路
78路 33路
204路 24路
以上国有编码使用后,原52路、57路、58路、78路、204路编码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