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omet 于 2010-10-14 11:03 编辑
这个得支持一下,呵呵.
一路通行作为公交媒介的载体,我的理解是:
1 公交线路调整信息:不仅包括每年几次的大整合,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每年线路整合之外的线路调整信息,这方面包括两个出发点:
(1)调整目的为解决小区出行:涉及解决小区出行的零碎调整:以解决老百姓出行为出发点介绍
(2)一般的增减站位,文字公告报道
2.公交线路与北京旅游之间的纽带
(1)北京著名景点:如故宫,北海,颐和园,奥林匹克公园等。这部分的观众主要集中在外地来北京的游客。北京是既是整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城市,因此,这部分的观众群体不容忽视。
(2)北京京郊游:主要涉及北京郊区的一些景点。北京每年都要发放一些京郊游的各种年票,还是以公交贯穿的方式,来介绍这一类的景点。这部分的观众群体主要还是以北京常住人口为主,兼顾来京游客,观众群体会更大一些。同时也宣传了如今倡导的低碳出行的理念。
3、发生在公交内的好人好事i,感动事迹,讲述公交人
北京有700多条公交线路,相信每天都在上演着感人的事迹,有时候,服务态度很好的司售人员对乘客的一些点滴做法,不经意间也会感染的身边的人。
4、适当定期介绍北京公交的发展历史
我这里有50年代到现在的很多公交地图,每次翻出来看时,无不感慨北京公交这些年的变化。最近,还看到了一位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游客,拍摄的大量的北京公交素材,看后感觉亲切的同时,也感慨北京公交的变化。其实,公交虽然是一个看似很普通,但是,就是因为它的平常,才会因此而贯穿出一个城市的变化历程,可以说,公交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符号。所以,我认为,公交的发展历史,可以适当用一些年史志的文字、图片、历史影像以及老地图等,展示北京公交发展的进程。
一点拙建,见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