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公交落户慢半拍
市民少坐20天暖和车
2010-12-17 07:26
哈尔滨新闻网讯 (见习记者 石晶 记者 杨拓)近日,201路公交车更换了新车,营运条件大大改善,这条线上的乘客们终于坐上了暖和车。可车队的负责人俞署斌经理却很憋屈,他说,这次新上路的67辆车因办照难,足足在库房里放了半个多月,大冷天市民少坐了20天暖和车。
俞经理介绍,这批车早在11月16日就运抵哈市,在审批过程中,总是差手续,直到12月6日,才把牌照办下来。因为没有针对公交车更新落户的便捷政策,公交车选号也和社会车辆一样,得一个一个选,早上车管所开门201路的工作人员就到了,但直到下班,67辆车的选号工作还没办完。俞经理说,这67辆车运到哈市每天每辆的折旧费就得100元,给民营车队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与国有公交线路不同,民营公交线路更换车辆的频率不高,而且凡事都需要车队亲力亲为,再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车辆更新的难度可见一斑。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的公交线路大体分为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国有经营,如电车总公司和汽车总公司,即“公交车”;而另一种则是民营企业经营,也就是常说的“联运车”。作为大型的国有公司,常年都有更新车辆的业务,所以无论是电车总公司还是汽车总公司,都有相应的运营部门负责更换车辆,不需要车队的运营者具体操作,而这恰恰是民营公交无法做到的。
俞经理表示,虽然经营的模式不同,但服务的对象都是广大市民,可在相关政策面前却“不平等”。从最早的联运车没有月票到持老年证乘车也要交0.5元车票,都反映出“公交”和“联运”的“不平等”待遇。同是换新车,国有公交就有财政补贴,而联运车只能自筹资金。他作为公交的经营者,希望政策上能对民营公交略有“倾斜”,以拉近“公交”和“联运”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