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是12,5开局一年,全国各地都在新的一轮建设改造。尤其注意到好多城市加大了对公交车,公交线路的开行力度。大连公交发展水平好像有些停滞了。官方好像不怎么认为。觉得大连公交车水平还不错呢?
公共交通——市民出行的首选
“十一五”期间,国家确立“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快速发展。大连公交集团现有123条公交线路的经营权,拥有各类公交车近4000辆。目前大连市万人拥有公交车24标台,年客运量10亿多人次,市民公交出行率达45%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市民对公交的满意率达93.8%。
要改善交通,公交仍是发展的重点之一。2007年11月,542路中巴线路的开通解决了西北部区域居民的出行难问题。坐上第一班车的乘客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新车还配备了水暖和油暖两套供暖系统,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情况下可以用水供暖,不仅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让乘客在乘坐过程中感觉非常舒适温馨。2008年初,东北首条快速公交线路在大连开始运营。这条国际先进、国内少有的BRT快速公交线路票价1元、沿途设14个站点,解决了我市北部地区20万市民的出行,缓解了华北路沿线的交通拥堵问题。
在城市的交通网络中,快轨被比喻为“城市生命线”。大连火车站到金石滩的快轨三号线是我市第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我市有史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2003年5月1日快轨三号线建成正式通车以来,作为快速、准点、大容量的交通工具,快轨三号线把主城区同开发区、保税区、双D港、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先导区和大窑湾港区的建设。2009年7月,快轨三号线续建工程也建成并试通车,从金州九里到大连火车站只需要40分钟,有效解决了当地居民入市的交通难题。今年9月,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开工,预计将于2012年底通车,这意味着大连火车站至普湾新区振兴路站全程运行时间只要90分钟。我市目前建成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已经达到了88公里,在国内大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快轨里感受现代的交通方式。
BRT专用车道。
据介绍,近年内市财政投资5.86亿元,公交集团自筹3亿元,完成占地1.8万平方米大型公交枢纽站和快速公交停车场建设;更新欧III排放标准公交车1740辆;更新出租车2036辆。整合公共汽车、有轨、无轨、快轨交通机构,成立了“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新增公交线路13条、延伸39条,延长营运时间48条,优化整合20条;修建170处港湾车站,更新灯箱站牌1500处;升级改造3条有轨电车线路;制定实施了区市县和农村客运线路集约化发展规划,形成了以县区为结点、辐射乡镇、延伸村屯的公交客运网络。成绩就不说了。
我们看下与兄弟城市公交水平的差距吧,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不跟 大连不比较。一城市大,当地财力比大连政府有钱,国家支持。
与厦门,杭州,郑州,济南等城市公交水平,差距拉大。
车型,线路,规划,以及开行新线计划。大连明显落后了。
看看大连的公交车,车型混乱,大杂烩。什么当地车,外地车,一个线路车,多的2,3种。舒适度不好,新上的混合动力车,运行不平稳。线路走向不好,没有南北,东西贯通线路。天气不好,早高峰部分线路等车时间长,车子人多拥挤,行驶缓慢等。
1:政府投入的少,交通拥堵,没有专用路。
2:票价没有梯度,高档车线路少。优惠不明显。
3:线路不合理,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城郊地区没有公交覆盖,公交换乘不便,车辆间隔不好。
4:大连街上不少新的城市导航电子牌,能否用到公交车站牌上,可以让乘客知道下班车的时间,相关公交信息,还可以让商家利用下,公交创收增长点,别让城市导航牌停留在大街上少有人问津。
转一位热心乘客的感受:去年夏天去厦门出差,发现大连的公交系统已经落后了,而且与厦门公交系统比,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小公汽除外),这个差别粗略归纳在以下方面:
1、厦门公交车整车状况非常好,不仅干净整洁,而且装备齐全,这不仅仅表现在主要干线上,每台公交车都配有完好的电视机、明显的“需要照顾的座椅”标识和在下车门口处配有无盖垃圾桶等(为了乘客方便地投掷垃圾,采用无盖垃圾桶),除了用GPS控制播送站点的进出情况外,许多公交车车厢内的正前上方,用屏幕显示着进站或下一站的站点(类似轻轨)。
由于厦门的夏天非常炎热,所有的公交车都配有空调(票价不变),空调的开启由司乘人员决定,非常人性化,因此在厦门乘公交车要比大连舒服多了。
2、厦门站点集中,又是一个体现人性化的方面,每条线路的公交车都使用一个站台,站牌新颖,类似广告牌,正面是广告,背面是公交路线和站点,放置的方向是顺着马路方向,在站牌的背面详细地显示着每条路线的站点,并且夜晚有灯光,为乘客在夜间查找站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厦门,我没有统计最多能显示多少条线路的站牌,但是见过有显示21条线路的站牌。从站牌的设置上,说明厦门人很聪明,既方便人们的出行,又让商家做了广告,同时让城市变得整洁,也为政府省了钱。相比之下,大连的站牌分布太零散又落后,一个站点有三、四个站台和老式站牌,如果一个的外地游客,查找某一站,要顺着马路找到所有的站牌,还要记住有几条公交车都能到达。大连有的路段也将要设置“新式站牌”,如在亿达世纪城站,尽管没有投入使用,但是设计上不合理, “新式站牌” 很窄(包含的路线太少),又太高(人们需要仰视查找站点)。因此这种“新式站牌”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让人查找站点都不方便。
3、厦门公交系统的管理很严格,任何一辆公交车,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停车上下客,也就是在GPS的引导下停车,如果由于车辆多没有在站台上下客,任何一辆公交车在路过站台或在停车上下客范围内,只要有乘客挥手示意乘车,必须停车上客,这在厦门公交系统中已经形象了一种习惯。在09年11月某一天,我在厦门网上看到,一个老太太因为公交车在站台没有停车,打的追公交车讨说法。
这里还要说一下厦门公交车播送的站点和实际站点没有矛盾,可是我们大连有多条公交车站点都调整了,而软件没有跟得上。
4、厦门的市民文明程度比较高,在任何一辆公交车上,只要有年岁少长点或是需要照顾的乘客上车,总能看到有人立刻从座位上起立,让出座位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文明风气,这一点也是我在厦门感触最深的,当然这和厦门公交系统规范的管理也是分不开的。记得有一次在厦门轮渡站乘公交车,上来一位大约六七十岁老人,由于当时车上有许多外地游客,没有人给这位老人让座,司机就反复播放着“有需要照顾的人┉”,大概播放三、四遍后,老人终于有了座位。可见公交系统在城市创建文明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大连的公交系统是不是也需要有着更严格更有效的行规来带动整个城市,使我们大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
5、充分地利用、发挥车厢的电视广播系统,这也是在厦门给我留下的又一深刻印象。厦门公交车上的电视设有专门的公交电视频道,播出的节目内容范围广、针对性强,大部分节目内容都和厦门城市的文明进步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有关,我大概归纳了以下几种节目:
①新闻类:向市民简单介绍市民关心的国际国内“有趣的”新闻外,更多的是本市发生的“综合类”新闻,如:即时股票行情,名人来厦,停水通知,会展开始时间,天气预报等等
②短剧:由市民演员参加制作的小电视剧,主要内容是教育市民树立文明风气,规范市民的行为,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文明的事情,以短剧的形式进行批判。
③生活常识类:根据季节的变化介绍吃、穿、住的生活常识。
④公安交通类:利用车厢电视播放公安局通缉的在本市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并将作案过程的画面同时播出;车辆违章(违停)的照片;公安机关寻找破案线索的通知等。
⑤广告类
总之,厦门的公交系统充分利用了车厢的宣传工具,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市民的安居乐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到厦门出差不是考察公交系统,只是在厦门乘坐了几天公交车,简单总结了厦门公交系统的和大连的差距。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连人,作为大连人,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每一个来连的国内外游客,都会对大连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的,而大连公交是评价的首选,盼望大连城市尽快的改变,更盼望这种改变具有超前的战略意识,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后人的评价(许多项目建设没有超前意识,如香炉礁和华南交通枢纽站就设置的不合理)。
大连荣,我荣;大连耻,我耻。迫切盼望大连能真正成为其它城市的学习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