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马路上公交站台受“排挤”
昨天,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吴中区越湖路的公交站台设置得不太合理,全部一反常规设置在慢车道上,导致公交车必须先从快车道驶到慢车道上停站,再驶回快车道。快慢车道界限模糊,这对在慢车道上行驶的电动车、自行车都构成了安全隐患。而记者从市交通、规划部门了解到,市区对公交站台的设置有明确的标准,但是一些郊区道路在这方面仍不规范。
昨天,记者来到越湖路看个究竟,驾车跟随了一辆503路公交车,发现这条路上的公交车的行驶路线、公交站台的设置确实“与众不同”。现在的越湖路经过改造后,快车道为双向六车道,两边各设慢车道,快慢车道之间隔离着宽达10米的绿化带。记者看到,503路公交车先是在快车道上行驶,但在快接近公交站台时,就从快慢车道之间的一个岔道进入慢车道,停靠后又在慢车道上至少前行四百米,再从岔道上返回快车道。很明显,公交车在很长的距离内不得不挤在慢车道内,这样的道路设计贯穿整条越湖路。
陈女士认为,越湖路安全隐患的直接原因就是公交站台没有按常规设置在快车道两侧。那么公交站台的设置究竟是怎样的规范呢?市交通部门与规划部门同时向本报证实,按照建设部《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的规定,公交站台的设计有三个标准:在快慢车道分离的道路上,在快车道两侧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台;在快慢车道不分离的道路上,公交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有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在公交专用道两侧。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的公交站台设置都严格执行这个标准,但是郊区道路在这方面仍不规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位相关部门知情人告诉记者:"其实,以郊区道路的宽度,按标准设计公交站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可能是建设单位对这方面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就是对公交站台的设置有点随意了。道路建设中应在道路资源的分配上合理处理好公交车与社会机动车之间的关系,两者至少是平等的。"
记者沿途看到,越湖路两侧以住宅与学校为主,石湖之韵、石湖华城两大新建住宅区分布道路两侧,再往西就是苏州国际教育园的各所高职院校,虽然是暑假,路上来来往往的学生也不少,可以想象,随着入住人口的增多,越湖路慢车道上的骑车族、公交车、私家车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正在莫舍桥西公交站台候车的一位学生就告诉记者,一到上下班,越湖路与圣陶路交叉口就堵得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