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用好政策支持,打造出自己的“八通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特色车真正“特”起来,未必不能实现盈利。
昆明“特色公交”的两块钱票价未按规定报批!3月30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公交企业5日内停止一切未经主管部门许可而开行的“特色车”及“直达车”,并进行整改;3月31日,要求各公交企业补办审批手续。(详见A03~04版)
相关公交公司就“特色公交”曾有过解释:增加公交运营的服务品种,提供差异化服务。这似乎合乎情理,但任何合情合理的事情,都必须建立在程序合法的基础上。你一不依法召开听证会,二不报经相关部门批准,企图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造成既定事实,上逼发改委承认,下逼老百姓接受,很难得出想要的结果。
或许,“特色公交”的相关公司会说:未按规定报批是因为还在试运行。那么,“试运行”的效果如何?看看普通公交车的拥挤,再看看“特色公交”的冷清,以及几乎“一边倒”的舆情——如此社会效应,应该不是“特色公交”想要的结果。这不仅是老百姓“吝啬多出的一块钱”那么简单。
不说“特色公交”的开行和票价两块的程序违法在先,单是回答“‘特’在何处”,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的运营线路、停靠站点,都与同线路普通车辆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车上多了几块窗帘布,多了13个座位。至于昆明公交集团昨日回应时的“低地板、大容量、舒适性、多座位……豪华车”说法,目前很多市民不置可否,而真正感受到的是它既无时间优势,又无效率优势,人家凭什么多掏一块钱给你?而同为票价两块的旅游专线车,A1路、A2路的特色却是显而易见的,它“特”在线路的精心设置,“特”在车辆的豪华舒适,“特”在服务,“特”在便利,“特”在乘客得到了享受等等。所以,为老百姓所认可。
尽管“特色公交”丰富公交运营的服务品种的初衷是明面上的,也一再声明绝非“变相涨价”,但人们还是更容易相信其潜台词是增加公司收入,多挣一些钱。不过,即使是为挣钱也无可厚非——公交体系再怎么“公益”也改变不了其作为经济实体的本质属性——是企业就要发展,就要赚钱。这需要解决其公益性和作为经济实体的定位问题,解决如何在公益和经营间寻求平衡的问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交公司它除了经济实体的属性,还有公益属性,如何在兼顾公益的基础上,合理合法地实现盈利才是其该动的脑筋。
香港的公交系统不但通畅便捷,受到港人好评,而且以高达7亿港元的年盈利额,成为全球惟一盈利的公交体系。它是如何做到名利双收的?归纳起来,应该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不改其公益性本质,以其方便快捷的系统让近九成港人选择公交出行;二是票价根据通胀率调整,不需政府补贴;三是特区政府只对巴士进行总量控制与价格监管,让各公交机构按商业原则自主经营;四是充分节约成本——其“八达通”卡有搜集乘车信息的功能,可以精确地统计出每条线路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有助于公交机构分析和预测民众出行趋势,及时调整行车路线和时间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比起香港的公交系统,昆明公交还独具优势:公交专用通道、公交先行等政策支持。当然,其明显劣势也同时存在——票价不能“根据通胀率调整”。关键是我们需要的是慢吞吞的、三四辆同路车结伴进站,又不挣钱的公交体系,还是香港式的既便捷又赚钱的公交体系?如果昆明公交能用好政策支持,打造出自己的“八通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特色车真正“特”起来,未必就不能实现盈利。不过,这需要在公益与公平间找到一个支点,求得兼顾。比较赞同昆明公交集团昨日说的话:如果补办手续获得批准,将坚定不移地让“特色公交”开下去。但是,穿新鞋不能走老路,要让它体现出真正的“特”来,包括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