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莱恩之星巴士 于 2011-7-26 11:37 编辑
相信各位这两日都在关注温州动车追尾坠桥事故的最新进展,而官方与事故第二日早上公布了事故初步结果为D3115次电力动车组在行经温州段时遭遇雷击失去动力,导致停车,而后面正在同一方向轨道上运行的D301因未及时获得前方列车的情况,不幸追尾导致35人死亡,192人受伤。
面对官方的初步结果说法,我们非常费解,确实存在疑点丛丛,问题之多,相信当周不排除有人为疏忽的情况出现。下面就将这些疑点写出来供大家去思考,我国未来的高数铁路如何发展,吸取这高昂的血的教训。
疑点1:失去动力后,列车上的应急系统是否第一时间响应?
高速行驶的电力动车组遭遇雷击的几率只有千万分之一,即使不幸遭遇雷击失去动力和电源供电,列车上应该配备应急后备电源,这可以维持车上照明、空气调节系统和车载电脑系统的正常工作。应急电源供电是列车必备的。列车的应急系统是在第一时间响应呢?
疑点2:当D3115次列车失去动力停在轨道上时,为何后面的D301次列车的行车控制系统没有感应到?
众所周知,高速铁路是一项庞大、精密、先进的铁路工程,但是在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高铁都拥有一套完善的列控系统,列车的行车控制系统(是一个车载电脑中央控制系统),而这套系统中,就包含行车安全系统,这个装置可以直路探测距离达1.8——2.6公里,而弯道则小于1.5公里。i当探测到前方有障碍时,会在给予驾驶员警告,如果驾驶员不理会,列车会自动制动直至停止。即使前方列车失去动力,甚至失去常规的电源供电,后面的列车依然可以探测到。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但是,在本次意外中,D3115次电力动车组车在前,D301次电力动车组在后,为何会发生这次事故呢?D301次电力动车组的行车控制系统是否能探测到前方停着一列动车组呢?
疑点3:列车上的应急后备电源能否及时响应供电?车载的行车控制系统是否第一时间将紧急求助信号传至控制中心?
疑点4:当D3115次动车失去动力后,指挥调度控制中心是否知情?
疑点5:D3115次动车组驾驶室内有没有应急无线电对讲系统?列车驾驶员是否能及时与控制调度中心取得联系?
疑点6:两列电力动车组相撞后,乘务员都哪去了?为何没有见到乘务员的身影在现场协助疏散其他车厢里的乘客?(电视画面没有见到乘务员,单不知道现场有没有)
疑点7:乘坐动车前乘务员有无对乘坐做安全知识方面的讲解,如:逃生锤紧急时怎么使用?救生衣怎么正确穿?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应该怎么做?
疑点8:中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击等自然灾害因素?
【疑点补充】:
疑点9:两车相隔10分钟发出,前车跑20KM/h,后车据车上乘客忆述当时车速在100KM/h左右。为何调度没有限速D301次动车速度
大家先来看看 以下这几条调度记录:
20:14分,调度布置D3115次永嘉站开车,通知司机区间遇红灯后转目视模式20km/h运行。
20:24分,D301次永嘉站开车。
20:31分,D3115次司机反映:车厢内旅客按紧急制动停车,接触网停电。
20:37分,调度布置温州南站联系D301次司机降弓。
看以上的记录,疑点出来了,根据当晚的调度记录,我们不难发现,D3115次动车组与D301次动车组发车间隔在10钟,而D3115次动车组当时正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接近温州南站,而在追尾撞车前的三分钟,D3115次列车司机反映:车厢内旅客按紧急制动停车,接触网停电。疑点来了,两车发出相隔10分钟,而D3115次电力动车组当时的时速为20KM/h,后来司机反映车内有乘客按动紧急制动停车,接触网没电,而D301次电力动车组根据当时车上乘客忆述,时速在100KM/h左右(大概在97——102km/h范围波动)。估计调度存在疏忽的可能性好大!
疑点10:既然两列动车组运行于同一线路上,那么就是使用同一跳接触网,“接触网没有电?”,听起来不太可能,如果接触网没有电,应该两列车都是停止运行,为什么D3115次(前车)停在轨道上,而后面的D30次列车依然能正常运行呢?
暂时想到这么多?如果想到再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