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预知”的安全人员、机场“**”扫描设备、抽检措施、民航班机配备空警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局长约翰・皮斯托尔10日坦言,正是这些防范措施,帮助美国公共运输系统在近10年内再未遭受恐怖袭击。
临近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十周年纪念日,去年7月上任的皮斯托尔在华盛顿国会山附近的新闻馆陈述过去十年美国公共运输安全措施的改进。但他同时承认,恐怖分子也在不断“转换与进化”,试图攻击公共运输安全缺口。
“我们意识到,与航空相比,公共汽车交通与轨道交通环境更开放, 9・11 事件后,全球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数百起 ”皮斯托尔说,但美国却没有再发生针对公共运输系统的恐怖袭击。
“(原因是,)我们尝试让自己变得 随机无序 和 不易洞见 我们的理念是,不让恐怖分子轻易在学校学到我们的(反恐)方式。”
随机无序,或指安全人员没有规律的巡查、在公共交通枢纽的随时抽检等;不易洞见,或指先进的扫描装置、安装在重点区域的预警系统等。
谈及颇具争议的“**”扫描设备,皮斯托尔说,透视扫描仍然是探测危险品的有效方法。借助这种设备,2009年“圣诞炸机案”中的“内裤炸弹”便不会轻易登上飞机。
不过,由于“裸扫”功能引发隐私泄露担忧,运输安全管理局上月宣布逐步淘汰“**”扫描设备。新一代扫描设备将采用新软件,可“自动探测可疑物品并模糊乘客轮廓”。
另外,运输安全管理局先前规定,对于那些拒绝接受“裸扫”的乘客,将由运输安全管理局安全人员采取自上而下、包括隐私部位在内的“加强式拍检”。但实施以来,投诉不断。法新社报道,一名乳腺癌患者在美国一座机场接受拍检后曾被强制要求取下人造乳房。
皮斯托尔为“拍检”辩护道,如果与每日安检180万名乘客相比,处理不当的情况只是沧海一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