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小长假去怀柔探亲,由于怀柔定班较多,特地复印一份于家园发车时刻表,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公路、铁路,天上、地下。
一、客流差距悬殊
按常理说,中秋小长假应该是客流的高峰,然而此次怀柔之行给我的感觉是公交井喷,铁路空荡。事实是这样的:8:05分到达东直门车站,靠,人早已划圈了。本想立席算了,可是找不到队,干脆排吧,9:10左右上车,那人叫一个多,可是间隔很和谐,基本上前车走人后车开门上客,也就2—3分钟一趟吧,大约10:40下车,转乘于家园的外环,还不错,正好赶上中午杏树台那趟车,也许应该感谢站台服务员,让司机等了一下。由于体力原因,回程改在916终点站上车,靠,人还叫一个多,如果等坐估计7-8趟车上不去,而且发车是高速和慢车混发,整不明白。排了5分钟,烦了,向火车站走去,看看有没有去北京的火车,还不错,有一趟特快停在2道,一看时间19:27发车,再一看表刚7点,还有近半个小时,于是和家人一商量,决定坐火车,一看票价9元,靠,真贵,916刷卡才4元。19:27准时开车,清点一下7号车厢人数,14人。这差距,不说了,也没法说。
二、服务态度
916还是八方达那一套,上车有电视,到站有报音,超速有警告,刷卡有提示。而火车的服务就只有音乐听着,到站也不报,餐车也不送餐,卧辅根本不开。还不错,热水有、厕所能上,车厢灯还挺亮。
三、舒适度
在这坛子里人都知道乘车舒服的标准是:3+2、空调、低窗、电视和窗帘,这五样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人气才会旺。而916也就按这个标准执行的,而火车感觉18节车就这么几个人坐还真有点不舒服,实在是缺少人气。
四、速度
916最高时度不太清楚,因为车厢没有显示,感觉速度不慢,而6466当天运行最高时速只有98公里,而该车最高限速为160公里。
五、准点
火车、汽车都是按点走,要不《时刻表》和《路单》不就成摆设了。
六、接驳
我认为火车的接驳实在是个问题,比如通州西、张辛、庙成换乘很是不便,出站什么车都没有,而916下车最起码能有黑车送您回家
七、行车方向
我认为铁路的行车方向应该变换一下,我国实行机动车右行规则,而火车实行左侧运行,感觉特别别扭,这话题在铁路坛子里提出不只一次了。
通过此次出行,我个人认为,要改变目前铁路的被动局面,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一、铁路公交化
将6461/6462、6465/6466按公交化来运行,刷卡2折/4折,或者参照S2线运行,实行全程5元,这样在票价上才能有优势,否则难以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还是那句话,票价便宜5毛,客流就能增长5倍,尤其是能争取那些经常去早市的人。同时也可以考虑持老年证免费乘车,要不18节,全程下来拉20多人实在没意义,与其这样不如把实惠让给持证的老年朋友,累了能在卧辅上趟会儿,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和谐铁路+和谐社会。
二、变更运行时间
目前这两趟车运行时间为上午6:00、6:55,建议推后2—3小时发车,正好赶上旅游、访友高峰;回程那趟6462时间还可以,但6466的点有些晚了,建议提前1小时发正好。
三、提高报务意识
现在18节车厢,只有1节车厢有列车员做接站服务,其它车厢大门紧锁,与其这样不如把门彻底敞开,从气势上争取客流。在这方面T5687做得就很到位,每天不但4节硬座敞开,而且在客流高峰时还能硬卧代座,这样即方便旅客出行,也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这个永恒的话题。
另外,食品车、餐车应该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反正这次我是没看见这“两车”的身影。
当然,我不知道T225/228/226/227(北京—大连)、T63/64(北京—合肥)的客流怎么样,因为没做过,所以不加评论,有做过的可以反馈一下,如果也还是此行的标准,18节就拉十几个或几十个人的话,铁路部门真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优化线路和票价打折的问题了,以争取更多的客流。
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出,还是那句老话:用事实说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