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anmu.qtv.com.cn/system/2012/02/16/010096170.shtml
说起挤公交车,相信不少市民是一肚子的怨气,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等的时间长不说,还得和其他人进行“贴身肉搏”,挤上去就不错了,回家之旅想舒坦点,做梦去吧。有的人就担心,公交车塞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万一有点意外事故,这损失不就大了吗,不过面对着乘客的不堪忍受,人家公交公司却优哉游哉,为什么呢,因为一平米还没站满八个人,就达不到超载标准。
瞧见了没,再怎么精打细算,一平米即便站八个像小单这么瘦的人,心里面还是三个字:堵得慌。这还是做实验,要是放在实打实的公交上,估计大家连呼吸都困难,小单就纳闷了,这个标准是怎么出来呢。有媒体报道说,目前公交车沿用的是1987年国家颁布的《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根据这个标准,城市公共汽车按每人0.125平方米核定载客数,也就是1平方米内,只要不超过8人就不算超载。可地球人都明白,公交车再挤,1平方米也很难挤下8人,即便真的能挤下了八个人,这八个人也不一定是大小伙子呀,老人和孩子受伤咋办,女性朋友们就更不方便了,越拥挤、就越给一些色狼可乘之机。小单就不明白,这个和生活严重脱节的标准,是怎么制定的,为什么能一下子就执行二十五年呢?
不过抱怨归抱怨,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市民,还是会继续忍受着公交车上的寸步难移,稍微体贴点的司机师傅呢,会吆喝声:下一辆马上到了,不用非得挤这趟车,而粗暴一点的师傅呢,会不停地吆喝:往里走走、往里走走,甭管车厢里的密度有多大,不把所有的人塞进去,他决不罢休。人家是有底气的呀,公交车抗压能力强,能撑得住!可公交车没事,人能没事吗,25年前的人能不能撑住,我不知道,但是现在挤公交车的人,抱怨可是不少。
这么看起来,这个不合理的标准,不但有助于减肥,还有助于锻炼耐力,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过如此呀。但让小单纳闷的是,这个“挤死人”被质疑之后,辩解者不乏其人呀:“一平米八个人”说的不是人数,而是体重,一平米能承担八个人的重量,就不算超载。那小单就更纳闷了,1987年的时候,满大街上的人,整体应该偏瘦吧,可现在生活好了,一百八九十斤甚至200斤的市民都不稀罕了,这个标准,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呀,或许有人说了,科技进步了呀,公交车承重能力更强了,可话又说回来了,1987年的时候,咱们条件有限,大家可以理解,可现在都2012了,既然公交车越来越多、外观也越来越漂亮了,为什么有关部门不在舒适度上多下下功夫呢?公交车不能坐得舒心、坐的放心,怎么体现社会进步,怎么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呢。
有多少能坐公交上班的,被迫买了车,如果公共交通足够舒适惬意、不拥挤,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还有那么多烦躁吗?更何况车一多,高架桥上就更堵了,十字路口就更寸步难行了,公交车的速度,直逼蜗牛呀。春运期间,每个地方都在严查客车超载;春运之前还严查过一段时间的校车超载,可为什么公交车超载,有关部门就能忍受呢?所以说,治疗城市病,首先要从公共交通开始,整治公共交通,就得先从政策法规下手,“一平米八个人”的国标老黄历,还是早点作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