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2月29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3月1日至12月31日,我市将开展为期10个月的道路交通大整治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优化路面交通组织,严查各类交通陋习等方式,建立健全交通发展长效机制,消除制约我市交通发展的各类隐患瓶颈,精细化整合城市交通资源,力争实现市民交通文明素养有效提升、市区交通拥堵有效缓解、道路交通秩序有效规范、重特大交通事故有效控制等目标。活动中,我市相关部门将出重拳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并进行上限处罚。
按照2月2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哈尔滨市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开展道路交通大整治活动方案》,此次整治活动重点包括七项内容:
让交通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针对当前交通陋习和交通难点症结问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通过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等形式,让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让所有家庭和市民都受到教育,不漏一村、一屯、一户。
推进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建设
根据《方案》,我市将加大交通投入,加快推进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和智能交通建设;完善路网功能和城区基础交通设施,积极推进各类交通隐患的根源性治理;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布局,有计划地控制和迁移中心城区交通吸引源和发生源,并结合老城区改造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主干路商业区为整治重点区域
《方案》明确,以二环路、东西大直街等市区主干路,曼哈顿商圈、秋林商圈等中心商业区,以及哈同、102国道、哈肇、哈五等隐患较多的高速公路、国省公路和乡村道路为重点治理区域,以校车、送子车、长途客车、出租车、公交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散装水泥罐车、旅游车、摩的港田车、残土车等车辆为重点整治对象,严厉打击酒后驾车、涉牌涉证、超员、超速、超载、机动车随意变道、非法营运、拼客宰客、非法占道等各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明确市区“差别计时”收费模式
《方案》明确,迁移影响交通的摊区或市场,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位)、停车诱导系统和智能交通建设,明确停车场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停车场资产运营管理三方面的主体责任,将重点放在路面和政府有使用权且在国有土地上的公共停车空间上,明确市区“差别计时”收费的经营管理模式,恢复被挪用停车场的使用功能,加大乱停乱放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降低交通影响。
一校一策缓解校园周边拥堵
《方案》规定,以易造成区域交通拥堵的中小学校为重点,制定一校一策个性化缓堵方案,采取拓宽周边道路、规划停车泊位、取缔商服占道、调整交通流量等方式,优化校园区域交通组织;加强施工运输车辆行业监管和业内驾驶人培训,在工程招标、人员资质等源头环节上提高准入门槛,统一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强化其自我管理功能;加强客货运输车、送子车挂靠企业的行业监管,采取挂黄牌、停业整顿等有力措施,强力推进企业履行安全宣传教育的监管职责,杜绝只收费不管理的经营模式。
拓建公交港湾和终点站回车场
根据《方案》,实行公交优先战略,更新车辆、增加车次,改善车容车貌,制定公交线网调整计划,亮化公交站台、优化线路管理、拓建公交港湾和终点站回车场,在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完好率、可达性、吸引力和分担率。
科学制定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方案》明确,要明确各级政府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第一责任及有关部门职能,强化市、区(县)、乡(镇)、村(屯)四级网格管理作用,发挥农村地区三方合署办公优势,全面排查整改市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公路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分析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形态、分布特点、诱发原因,科学制定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2012-03-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