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建造轻轨的直接原因和其它国际大都市一样,主要是为了解决日益激增的人口和拥挤的交通的现状。2012年阿斯塔纳有70多万人口,而2030年前将达到100万人。目前,主要街道在上下班时间拥堵不堪,公交车里的市民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因此交通问题对阿斯塔纳的活力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背景
鉴于日益严峻的交通状况和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哈萨克斯坦政府和阿斯塔纳市政府研究了一系列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的方案,其中主要包括地下铁路交通和高架单轨铁路交通等。 2005年,阿斯塔纳市政府通过了《阿斯塔纳市新运输系统》纲要,要求优化城市交通状况,优先发展地面交通。
此后,市政府负责人多次表示,将扩建首都主要街道,建立交桥和小型环城公路。铺设最新技术的沥青混凝土公路,减少车辆行驶时带来的噪音和震动,对增强载重车辆的承载性和严酷的气候条件的适应性。2014年前建设完成第一条轻轨线路也被提上日程,2030年之前还将建成轻轨环线和四通八达的轻轨网,以及多层立体交通换乘枢纽、大型停车场、封闭式换乘人行通道等。另外,还将在伊希姆河上开通轮渡,用多种先进、快捷的交通方式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
二、进展状况
轻轨建设项目被列入《繁荣的阿斯塔纳-繁荣的哈萨克斯坦——2006-2010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30年前阿斯塔纳市战略稳定发展计划》,以及《阿斯塔纳市总规划设计新方案》。预计一期工程耗资4.5亿欧元左右,阿斯塔纳市政府为一期工程提供资金50亿坚戈,2011年又增加拨款133亿坚戈。整个工程投资大约17亿欧元,主要资金来自国家预算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
为建设好首都的第一条轻轨交通线,阿斯塔纳市政府成立了 “阿斯塔纳轻轨公司”,该公司为轻轨铁路建设的业主单位,负责参与全部三期工程的设计规划文件制定和一期工程的建设施工工作。
然而阿斯塔纳市政府分别于2011年5月25日、2011年12月8日和2012年1月20日对轻轨“交钥匙”项目进行的三次招标,都因为没有投标者而流标。新一轮招标于3月6日开始,标的包括:阿斯塔纳市轻轨项目全部三期的设计、项目一期的修建和设备、车厢供货。
三、设计构想
此前,轻轨车厢倾向于采用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Citadis型低地板车厢。Citadis车厢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轨道交通。1997年新奥尔良首次订购了该型号车厢,而巴黎、里昂、波尔多、蒙彼利埃、鹿特丹、都柏林、墨尔本、迪拜和以色列等城市和国家也先后订购并使用了该型号车厢。车厢的具体样式可根据订购而单独设计,因此在不同城市出现的同一型号的车厢看起来会有所不同。除了外观,可以根据订购方的要求对车身结构进行改动。波尔多列车装备了低集电设备,以色列的列车装备了防弹玻璃,发动机也被车身外壳所包括,以防被安装爆炸装置。
阿斯塔纳轻轨列车预计短小精悍,每辆列车有几节车厢组成,一辆列车可以运送250人左右,铁轨高度约4层楼。车身按哈萨克传统装涂为蓝白色,充满未来主义色彩。考虑到天气,将建造带通风设施和取暖设备的封闭站台,站台采用玻璃自动门,与车门同时开关。此外,为了安全还将建设地下行人通道、电梯和扶梯。列车保障人员约440人,其中包括160多名司机。待三期工程全线完工开通后,预计可日运送乘客20万人。
哈轻轨项目的建设要求提供包括机车组、轨道、连接网修理车、全部电力系统和配电系统,以及配套建设高强度钢筋结构的高架桥。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阿斯塔纳严酷的冬季环境,为列车装配适合阿斯塔纳气候的设备,使其即便在酷暑、暴雨、暴雪和零下40度严寒也能正常运转。
整个轻轨长度41.81公里,沿途共设置停靠站27个,建设分为三期进行,建成后拟将大型居民区、重要运输枢纽、购物场所和部分市政设施相连接,保障50%的城市居民交通。
一期起点阿斯塔纳国际机场,终点为正在伊希姆河左岸建设中的阿布扎比广场(Abu Dhabi Place),途径机场沿线—卡班拜-巴德尔大街—瑟甘纳克大街,长16.39公里,共8站。
二期自阿布扎比广场至阿斯塔纳火车站,途径图兰大街—萨雷阿尔卡大街— 波塔宁大街等,长7.85公里,共6站。
三期自阿斯塔纳火车站返回阿布扎比广场,途径共和国大街—博根拜-巴德尔大街— 瓦里汉诺娃大街—克涅萨雷大街—阿布来汉大街—莫梅舒雷大街—塔乌叶涩兹德克大街—瑟甘纳克大街等,长17.57公里,13站。此外轻轨的各站点还将覆盖阿斯塔纳市区的主要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