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改革 做大做强
海口公交集团引领海口公交改革
成本控制 负债亏损经营是原来海口公交一通病,为此海口公交集团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节能降耗积极性,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规范公交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运营收入,实现全面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保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将对集团各运营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考核。
海口公交行业因公益属性,长期亏损,降低运营成本成为减少亏损的必然选择。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及评价,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海口公交集团通过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考核,层层分解控制目标,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有效控制经营成本费用在预期的目标限额内发生,实时跟踪监督执行情况,检查控制效果,预见性分析成本动向,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控制责任目标得到全面落实,控制成本、降低费用,达到公司经营投资效益预定目标,实现年度利润指标,实现公司的价值最大化。
海口公交集团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遵循三大原则:合理性原则。计入考核办法的各项科目应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的正常需要,并按照合理的方法和标准核算,影响经营成本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和经营水平。适度激励原则。成本控制管理考核办法应具有适度的激励和约束效果,鼓励公交企业不断提高经营效率水平和服务水平。渐进实施原则。成本控制管理考核办法应当随着公交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的提升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全面、精细化的管理。
维修整合 海口市公交车辆维修事业面临着规模小、设备陈旧落后、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现代高科技维修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等现状,远远保障不了现有公交车的维修工作任务。正是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公交车辆维修工作严重滞后、维修成本高、车辆待修时间长、车辆维修返修率高、车辆出勤率低等问题的较长时间的存在,从而也导致了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问题的产生,严重制约了公交企业战略发展的步伐。
面对种种困难,海口公交集团经领导班子讨论通过,决定对维修体制进行改革,采用运修分离,实行分级维修的修理模式。即:组建中心维修厂,由集团直接管理,承担集团所属公交营运车辆的二级(含二级维护和二级检测)以上及重大故障的维修工作;各下属公交营运企业保留适当的维修车间,承担车辆一级维护及小修等维修任务。
采取这一措施达成的意义是:一是发挥集团批量化、单一化、集中维修的优势,贯彻“以养代修、以修为主”的维修思想,零配件集中修理,达到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二是通过公开竞聘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规范维修管理、规范工艺流程、规范质量检验程序,根据公交行业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维修时间,缩短车辆待修时间,确保车辆维修质量,减少返修率,提高车辆营运效率,减少车辆重复报修导致的空驶里程;三是改变目前公交车辆维修工作的被动局面,以适应集团快速发展的步伐;四是将二级维护和二级维护检测同步进行,可减少车辆在厂时间、减少维修工时、减少车辆空驶里程,从而达到降低整个成本的目的。
巴士改革 为深化海口市公交企业的体制改革,优化全市公交资源的配置,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公交集团公司于2012年4月28日与海口公交巴士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巴士公司”)签订《合并协议》,正式对巴士公司进行改革。
海口公交巴士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由原海口巴士有限责任公司、海口共速达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海口巴士三亚公司组成,是隶属海口市燃气集团公司的一家独立核算企业,注册资本3251.73万元人民币,2011年9月划转到海口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992人,主要经营城市公交及政府通勤车业务,拥有20条公交营运线路,428辆公交空调大巴车,汽车二级维修厂一个,大型后勤基地一个。
巴士公司改制采用的是吸收合并的方式,即:将巴士公司以吸收合并方式并入公交集团公司,公交集团公司设立分公司接收巴士公司的人、财、物,并按照公司内部管理模式,对该分公司进行调整、管理、考核。将巴士公司予以注销,使得其巴士公司失去独立法人地位。巴士公司并入后,公交集团公司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在适当时候设立分公司,制定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对巴士公司并入的人、财、物行使完整全面的管理权利,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效益最大化。
此次改制,按照《海口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结合巴士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人、财、物综合效应,提高决策效率,降低税务成本;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主营业务水平,扩大公交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