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11 07:07 来源:大连天健网
天健网消息(记者 李佳鹤)对于城市公交一族来说,“不怕等车时间长,怕的是等来的车上不去。”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市内路阻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早、晚两峰市主干线基本是红色饱和状态,长时间大面积的路阻,不仅使车辆难于正常运营,也给乘客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为此,公交集团汽车一分公司长年坚持客流调查,准确掌握客流走向,研制一整套应对路阻全面调整配车的有效计划。
以汽车406路为例:凌水路的王家村路段、黄浦路的海事大学至和平广场路段路阻严重,按配车计划7:00-8:00早高峰发车40车次,而实际仅发30-35车次,路阻严重时仅有二十几个车次,由于高峰小时通过量达不到,造成部分乘客滞留站台,严重的路阻也使车辆运行成本和机械损耗不断增加!
☆客流调查 把脉配车合理性
面对这样的客观因素,汽车一分公司职工集思广益,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路阻造成的乘车难问题。公司员工们长年坚持对汽车15路、10路、406路、23路等主干线进行驻站客流调查,通过对客流调查掌握客流走向,对线路的各种优惠票所占全日收入的比重进行了确认,各主干线每天无法计入收入考核的各种票证占全日客量的5%以上,15路高达8%以上,且这部分人群出行集中在早晚两峰,日报表的客流量数加上无法考核的票记数,才是一条线路完整的客流量数,根据这一数据配车,确保配车合理性。
☆长短结合 区间运行缓路阻
由于两峰客流较大且路阻严重,分公司采取增配区间车、减配长车的方式运行。以汽车10路为例:该线路是典型的两头堵、中间鼓的特点,两头堵是五四广场、王家村路阻严重,中间鼓是海事大学至黄浦路段客流集中,五四广场一个信号灯平均等时8分钟,而客流却集中在海事大学至黄河桥路段,为此该线路作业计划采取长短结合、区间运行的方式(缓解路阻压力,增加高峰小时通过量),即10路百合山庄始发站每发出一台至沙河口火车站的长车,随即发出一台黄河桥的区间车,通过区间车的运行,不仅避开路阻严重路段,还将密集的客流得到及时疏散,黄河桥车站设一名专职调度员,根据长车运行情况合理调配加车参与运营,此举不仅缓解了路阻的压力,增加了小时通过量,也得到乘客和驾驶员的好评。
☆大小间配 酌情配车保出行
汽车15路历来是公交的主干线,2007年经过集团运营部缜密的调研,该车与原709路合并运行,合并后该线路日均客流量由原来的2万人次增加到近6万人次,配车由25台增加至66台,通车伊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客流调查,分公司先后五次调整该线路的作业计划,分别是平日作业计划、周六日作业计划、节假日作业计划,客流调查发现客流密集区域为台山村至解放广场,路阻点为五一路幸福家居路段、中山路的友好路至中山广场路段,早峰东行客量是西行的1.5倍。
根据这一特点,分公司采取如下措施:早峰6:30-8:30设立台山村至明泽街区间车,及时疏散大客流,部分区间车沿路阻较轻的中山路西行方向空车返回,在早高峰未结束时及时参与第二圈运营;另外由于16台双层巴士参与运营,线路调度员按照视情发车,双巴车的载客量是正常12米车的1.5倍,双巴车的发车间隔适当延长,按照“人多车大,人少车小”的原则视情发车,此举可满足乘客的正常出行。
此外,及时掌握商业网点的促销活动时间,了解各大专院校的作息时间,今年3月1日全市初高中改变作息时间,汽车一分公司掌握信息后及时调整配车,较好的应对了这一变化,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周六日的考研班、学生回乡及返校时间,一分公司也在相关线路增配车辆,较好的应对了客流突增造成的线路拥挤。
[ 责任编辑:王辰 ]
http://dalian.runsky.com/2012-05/11/content_4261787.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