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对于公交的帮助是相当大的,接下来,算笔账吧
一个实验,公交公司是否有能力自负盈亏,实验的原料是:一个足够清正廉洁的公交公司,和单一票制一元无月票的票价
以济南公交为例,济南公交日均运送乘客二百四十万,这里设所有公交车均为普通12米柴油车。
二百四十万乘客,由于单一票制无月票,则日收入为二百四十万元。
为便于计算,设公交辆数为五千辆,则单车日收入为四百八十元
设车辆百公里耗30个油,每升油7.3元,则百公里支出219元。
设每日每辆车行驶200公里,则每日支出438元。
鉴于有些车日营运里程高过200公里,暂且把480元全部算作油钱
根据道听途说的说法,一辆公交车挂十年的广告,其费用足以抵一辆新车。设一辆新车的费用为四十万,每年四万的全车身广告,相信广告商会被吸引
同时,公交车还有车内广告,如拉手、座椅靠背等,这些广告费用用作支付工资和车辆维护
由此得,一个公交公司完全有能力自负盈亏。但这是建立在微妙的平衡上的,如果除去广告,这必然导致公交公司的亏损。而这亏损的部分则要从政府补贴里要
设政府补贴为X万元,如果有广告,又假设所有盈利均用于购置新车,则可购买的车辆数目为X/60。而如果没有广告,假设亏损部分要用掉一半的政府补贴,则可购买车辆数目为0.5X/60,只有带广告的一半
以上数据,建立在“足够清正廉洁的公交公司”的基础上,而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我在计算时有把支出算多一些,比如把所有的车都按12M算,油钱按7.3元算(这是几个月以前的数据,现在济南油价不足七元)等。实际情况显然要比这复杂得多。至于单一票价不用月票看似会使客流减少,但如果真的是五千辆12M的话,显然吸引来的乘客数足以补这个亏空
至于如何争取到更多的政府补贴,我并不清楚。但如此长的时间里不进新车,少进新车,充分说明了济南公交不上广告,“公交亏损政府补”不如人意。公交的首要任务是大量、快速、安全的运送乘客。济南的地形不适合建轨道交通,就更需要足够多的线路和车辆。像现在这样不作为显然是不可取的。
城市之美美在面子更在里子。要提高城市形象,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提高人口素质和文化水平,尽快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而公交车则在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