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14:10,驾驶员于爱静像往常一样驾驶着119路公交车返回位于解放桥北的公交场站,完成了她最后一圈的营运任务。这天是她50岁的生日,也是她退休的日子。她在公交干了34年,32年多的驾驶员生涯没有收到过乘客的任何投诉,33次被评为最高的五星级驾驶员,听说她要退休,很多老乘客直说舍不得。
50岁生日当天跑完最后一班车 离开车的时候她忍不住哭了
“今天上早班,早上第一班开6:10的车,需要提前20分钟到车队做准备,跟往常一样4点半就起来了。”14日是于爱静的50岁生日,也是她退休的日子,虽然跟往常的作息一样,可是想到马上要离开自己干了30多年的岗位,这一天于爱静的心情很复杂。
“其实像于师傅这样,完全可以申请提前一个月就退休,但是她一直说要干到最后一天。”三公司三队队长方瑞说,尽管是退休前最后一天,于爱静还是正常地完成早班的营运任务,跑了四圈,“真是站好最后一班岗了。”
中午12:20多,匆匆吃了几口饭的于爱静又要准备发车了。她仔细地拖了地板、打扫了车厢的卫生,检查车辆状况等,“这是最后一次了”。12:36,于爱静驾驶着自己的最后一班车从解放桥北出发。14:10,经过1个半小时的运行,于爱静驾驶着119路车返回解放桥北。离开驾驶座,将车辆交给交接班的驾驶员,走下车,接过车队送来的一束花,于爱静忍不住又抚摸了几下这辆跟了自己多年的公交车,流下眼泪来,“真的挺舍不得的。”
“女承父业”没想到一干就是30多年 “零投诉”她是怎么做到的?
公交三公司还在车队给于爱静过了50岁生日,于爱静许下的生日愿望也是“希望公交越来越好”。
“我父亲就是公交驾驶员,从小我也希望能像父亲一样开上公交车。”于爱静的父亲1948年作为济南市的首批公交驾驶员进入公交公司,当时只有1路车,开的还是炭烧的汽车。1978年父亲年满60岁退休以后,只有16岁的于爱静便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1979年,于爱静开始学习公交车驾驶,经过实习期,1980年正式成了8路车上的一名驾驶员。“那时候的8路车还是大通道,从解放桥开到济钢。”从8路、47路、46路到119路,于爱静换了不少线路,但是一直没离开解放桥这个场站。“现在的驾驶员都太幸福了,以前的车况跟现在可没法比。”30多年的公交车驾龄让于爱静见证了济南公交的发展。
公交车上的乘客复杂,也可能遇到各种情况,驾驶员被乘客投诉的事也经常发生。但在于爱静30多年的驾驶员生涯中,却是“零投诉”。“我们都讲一慢二看三通过。”于爱静说,她开车比较稳,从不会急踩刹车,常年在119线路上运行,对每个路段、路口的情况也都非常熟悉,知道哪里该减速,哪里要小心,“不少乘客都跟我说,觉得坐我开的车稳当,放心。”
她跟不少老乘客成了朋友 很多人知道她要退休都舍不得
除了开车稳当,于爱静也会在每站都微笑着跟上车的乘客打招呼,说一声“您好”,热情周到的服务也让她跟不少老乘客成了朋友。
“昨天开车的时候,碰上一些雅居园、燕山小区的老乘客,他们都是听说我要退休了,专门在那里等着想要碰上我的车,有的还跟我互相留了电话号码,约好了以后再联系。”于爱静说。
69岁的雅居园居民沈女士说,从2006年搬到雅居园小区以后,她经常坐119路出门,有时就正好坐上于爱静开的车,开始就是觉得这个女驾驶员每次都是笑着,不管对什么样的乘客态度都特别好,对老人也特别贴心照顾。“后来就问了她叫什么名字,也留了联系方式,觉得她跟自己家的闺女似的。”沈女士说,听说于爱静要退休,她和好多常坐车的邻居都觉得舍不得,“我们都说不能晚点再退吗?”
今年3月才进入公交公司的李恩明现在是一名实习驾驶员,也是于爱静带的10多名徒弟中的最后一个。李恩明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上个月,他开车行驶到文化东路东口站点,上来一位坐错车的老农,于爱静了解了情况以后,不光耐心地告诉那位老农正确的坐车方式,还塞给他一块钱作为车费。
30多年没请过一次假 44岁开始从头学英语和哑语
方瑞说,于爱静开了这么多年车,却没请过一次假,家里实在有事,最多是找人换换班。“我们这个职业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一辆车,每个人都得站好自己的岗位。”于爱静说,要是因为自己家里有事耽误了工作,会影响整条线路的运行。
“儿子的家长会我基本上一次都没去开过,还有一次孩子还在医院打着吊针,看看时间,我该去上班了,就打了电话叫他爸爸来,把孩子留在医院就走了。”于爱静说因为工作,亏欠儿子、家人不少,好在家人都非常理解、支持她的工作,“没有他们的支持也干不了这么多年。”
2006年,公交总公司对驾驶员等实行星级管理,燃料、里程、例保检查、车辆卫生、服务技能等考核指标都难不住于爱静。但是如果想评五星级驾驶员,还要会常用的英语、哑语,对于当时已经44岁的于爱静来说,成了最大的障碍。为了练好英语,她向儿子请教一些重要的服务英语对话,将很多高星级知识写在小卡片上,每到运行休息的空隙,就拿出卡片复习,强化记忆,还主动跟同事进行英语、哑语对话交流。通过努力,于爱静33次被评为了五星级驾驶员。
票价从5分到1元,线路由20条到近200条 她见证了济南公交的发展
“1994年,35路车上开始设置无人售票箱,在全国是最早的。”于爱静说起公交的发展头头是道,原来她有记工作笔记的习惯,济南公交发展的大事都能从上边找到。
“一开始我开8路车,那时是烧柴油的解放牌通道车,一共三个门,有两个乘务员售票,坐3站以内是五分钱,3站以上1毛钱,报站也是靠乘务员喊。”于爱静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公交车说,当时济南市只有20多路的公交车,行车范围也只是中心城区部分。
1997年,于爱静换到47路公交车上,1998年开始,换上了新的长江牌单行车,一开就是11年,直到2009年的9月份,于爱静又有了混合动力的青年车。“这些年一共换过好几次车,车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节能环保。”
说起这些年公交的变化,让于爱静感触深刻的就是,公交辐射范围的变化。“80年代只有20多路公交,90年代增加到30多路,而现在已经近200路,公交快速发展也就是近10年的事。”于爱静说,她2005年底开上了开往高新区的119路,“刚开始觉得路怎么那么长,要开好久。”她说,那时候草山岭附近还是一片山,“当时跑一趟车也没几个人坐,但是没想到才几年时间变化这么大。”
◆儿子眼中的母亲:
看到她热得汗流浃背 我顿时就理解她了
“我心目中的母亲是个要强、开朗、乐观的人。”说起母亲,儿子朱正凯很自豪。
“但是小时候心里特别不理解。”朱正凯说,记得小时候生病的时候,都是父亲陪在身边,“我打针的时候,母亲偶尔能够来看一眼,还需要不停地盯着表,十五分钟就含着泪走了。”朱正凯说,“当时我就想,我妈怎么这么狠心呢。”他说,以前一到周末看到别的孩子一家人出去玩,特别羡慕,由于母亲工作太忙很少能够全家人一块出去玩。
“对母亲看法的转变是一个夏天的中午。”朱正凯告诉记者,“当时,我在济南七中上学,母亲开着119路经过门口。我看到母亲开门关门让乘客上下车,而自己热得汗流浃背,我顿时就理解她了。”
◆于爱静给乘客的话:
感谢广大市民 对公交的支持
感谢广大市民对公交的支持。30多年的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市民的不理解。公交司机可能会要求乘客出示月票、提醒乘客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或者给特殊人群让座,其实,都是为了给乘客提供一个更好的乘车环境,希望乘客能够理解公交司机。
◆薛兴海寄语于爱静:
退休以后 常回“家”来看看
于爱静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公交职工,为泉城公交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了34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心系乘客、无私奉献的人生篇章。她的事迹是济南公交万余名职工服务乘客的一个缩影。希望她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公交事业的发展,常回“家”来看看,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衷心祝愿于爱静同志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薛兴海: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