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笛韵 于 2012-7-21 10:43 编辑
无私的默契 发表于 2012-7-20 18:37 
个人感觉 将对面的天龙大厦这个地方空出来 充分利用会好很多 北广场也加紧建设 尽量减少由于铁路桥造成 ...
官扎营200多户仍未搬 火车站北广场延期建
近日,市委书记王敏到天桥区视察时,提出火车站北广场项目要加快进度,尽快见到成效。记者对此项目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官扎营片区确定拆迁至今已有两年多,仍有200多户没有搬走,已经超出了预定工期。那么拆迁到底卡在了哪里?
新房公摊面积大 家里人多住不下
15日上午9点,车站北广场的空地上,拆迁工作大部分已经完成,建筑垃圾遍布,而缝隙中的杂草已有一人多高。
60岁的刘代洲一家还没搬走,他是济钢退休工人,家住庆笙巷2号,在官扎营片区的拆迁范围内,眼看着老街坊邻居陆续搬走了——原来5000多户现在只剩下100多户,刘代洲心里着急,却又进退两难。
趟过脚下凸凹不平的砖头瓦块,记者来到刘代洲家的小院,两间平房十分简陋。
“家里现有的平房面积有70多平方米,还有个院子。”目前刘代洲老两口和儿子一家五口挤在这个小院里。
根据拆迁政策,他们能够分到一套6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可是公摊面积太大了,去掉公摊只有40多平方米。
“一家五口实在挤不开啊。”他想要申请两套房子,可是按照拆迁规定,一个房产证只能要一套。
更让刘代洲为难的是,房子“以旧换新”还要补十余万元,这笔钱对他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刘代洲对门霍女士家也是同样的情况,老少三代4口人,现在的平房是40多平方米,“新房子去掉公摊后,还不如现在的平房大,如果要两套新房,补30多万元差价。”霍女士说,每个月固定收入只有1000多元,还要供孩子上学,补不起这个钱。
以旧换新只认产权证 公房面积越小越沾光
官扎营片区至今没有搬走的住户零散分布。公盛巷24号,老人苏玉华正在照顾生病的老伴。
苏玉华说,从拆迁办工作人员入户动员拆迁,到现在已经拖了两年多了,在此期间,片区大部分住户已经搬走,房子也陆陆续续拆掉。一些电线也被拆断,现在经常没电。随后,她又打开水龙头,即使开到最大,水流还是滴滴答答的。“自来水一直就是这么一小溜,大夏天用水很不方便。”苏玉华说,“我们老百姓不想趁着拆迁发财,让我们搬家确实有困难,不然谁也不会在这靠着遭罪。”
她的小儿子张玉群说明了至今还没有搬家的原因。家里两位老人,大哥一家和自己一家共有三套平房,每套大约27平方米,因为是老房子,三套房子至今还是一个房产证,想挑三套房子只能补差价,近40万元。
而他们一家想不通的一点是:“我们的私房不能享受43平方米的待遇。”按照规定,如果是公房,即使只有七八平方米,只要有房产证,就能得到43平方米新住房,加上国家给的10平方米补贴,就是53平方米。比如,公房住户想要个59平方米的新房子,只需要补6平方米差价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家的房子每套27平方米,如果想要套59平方米的新房,每套都需要补32平方米的差价,每平方米单价4000多元,需要补的钱太多。
拆了两年还没完 北广场还是没法建
15日,记者来到天桥区拆迁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搬走的有一百多个散户及某个厂的集体户,还有80多户住在市里的某个单位宿舍。他们不同意拆迁,他们认为,原有的厂子宿舍是独立的一个院子,管理比较规范,安全安静,搬到回迁小区后,人多嘈杂。
拆迁工作已经两年还没完,对此天桥区拆迁办一位负责人表示,拆迁政策并没有变,按照北广场建设工期来说,现在已经是延期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挨家挨户做工作。但谈到在目前的拆迁政策下,该区将如何突破僵局,这位负责人却不愿透露更多。
官扎营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李旭说,作为片区所在的街道办负责人,他很了解这里剩余居民的情况,“没有多少户了。有一些是家庭确实困难,交不起差价;还有一些是家庭内部意见不一。一部分确实家庭成员多,有些拥挤,但是要求超过政策范围,政府部门一时难以满足。”
据了解,居民晚回迁一个月,不仅政府多支付过渡费1000万,已经搬走的绝大多数拆迁户,也要晚一个月住上新房子。
“下一步我们还得细致做工作,尽快完成拆迁。”该街道办负责人说。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