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M293 于 2012-8-18 21:25 编辑
五、磨山 16年前首次到武汉,即去了东湖磨山。这回从酒店的宣传画册看到磨山的“凤标”,临时决定再去一趟,毕竟当年拍摄的照片极少。 当时的天气非常“给力”,尽管气温较高,但太阳不大,又不下雨。进入景区大门,顺利乘坐电瓶车到达楚天台。楚天台楼内的文字解说较为细致,多数来自古器物上的文字,都标明古今对照。对于存放在顶层印有星座图的“漆匫(hū,一种古代容器)”以及解说文字中的“阬+土(‘坑’的古字)”、“縪(bì)”两个生字,我拍了照片,回家后查字典或上网找答案。甚至通过此处所见,得知常在广州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一名作者,名字“张翼轸”来自古代天文“二十八宿”的最后三位。在楚天台还观看了编钟表演。 步行下山,拍摄了“凤标”。虽然按湖北人的习惯铸成的凤凰形象与平常所见有差异,但也很有意义。之后依次通过“楚城”门楼与篆体书写“楚天翥凤”4字的牌坊。而根据公交车报站得知,“磨山”的“磨”应读第四声,上网查询“因山形如磨得名”。 这回没有乘坐登山缆车。正巧回家后发现,缆车所到的“祝融摘星”雕塑在1996年拍摄了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