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经常坐公交出行只占总量的11% 乘客怕换乘 票价太僵化
首席记者 张启亮 通讯员 王丽
“无车日”呼吁社会各界注重交通资源的节能减排与高效运转。随着城市建设与人们日常出行范围的扩大,交通出行所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精打细算看看哪种出行方式最划算,每个人都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出行方式;高油价让养车费用水涨船高,有车族感到养车愈发吃力;更多人对便捷的公共交通充满向往,公共交通何时能够成为出行方式主角?
算算“出行账”吓你一跳
对骑车族而言,“无车日”对他们丝毫没有影响。路近了骑自行车,路远点就骑电动自行车,跑50公里仅花费0.5元的电费,但如果改乘公交车,则通常要花费3到5元。况且市区交通拥堵,公交车还跑不过电动自行车,即使加上电池损耗,坐公交车的花费还是要比骑电动自行车大。骑电动自行车虽然省钱,但安全问题是致命伤,安全性远远逊色于公交车。
油价居高不下,让享受出行便利的有车族感到养车越来越吃力:一辆车一年跑下来各种费用至少得8000元,按一年跑8000公里算,再省油的车每公里的成本支出也在1元以上。一位驾驶奥迪车的司机有个形象的比喻——开高油耗的车上路就像是不停地往路上扔鸡蛋。一些司机让爱车成了“休眠”车,路近的话就选用其他交通工具,只有跑远路才会开车。
同样都是每年行驶8000公里,我们给3种出行方式算算账:电动自行车消耗80元电费,外加电池损耗220元和相应日常维修费,一年下来得花费400余元;驾驶汽车至少要花费8000元;乘坐公交车需花费480至800元,打的的花费则在1.5万元以上。
尽管骑电动自行车省钱,但其安全系数比乘车、驾车都要低。从成本和安全上考虑,公交车更适合市民出行。
公交票价定得要有吸引力
公共交通工具受到更多人的钟情,路上的机动车辆和自行车就会少一些,公共交通事业才会发展得更快。然而,低得可怜的公交出行率显示,省城市民对经常坐公交车出行缺乏热情。究竟是什么绊住了公共交通亲近市民的脚步?
因为公交车实行一票制,让乘客最怕换乘公交车,因为每换乘一次就要多掏一倍的票钱,而和实际乘坐距离无关。有市民呼吁增加公交直通车以降低出行成本,这其实就是一票制的症结表现。过去按乘坐距离定票价,乘客换乘车不觉得吃亏,所以大家当时对直通车的需求并不强烈。一票制出台后,市民乘车的起始地和目的地不同,开再多直通车也无法满足要求。而新增加的公交线路在许多路段过于重复,导致上座率低、运营成本增加。乘客都想一趟车就到达目的地,可这种愿望显然行不通,一票制打击了乘公交车的积极性,一些人干脆改换其他出行方式。
有热心市民建议,在公交线路覆盖密度大的地区,公交车的数量已经足够多,关键是票价要让乘客能广泛接受,体现等价交换原则。目前的公交票价定得过于单一,ZF应该会同建设、物价部门在公交车票的定价上动脑筋,对换乘次数多、乘坐距离短的乘客给予优惠,推出适合不同乘客需求的资费套餐,才能吸引广大市民将公交车作为首选的交通出行方式。此外,还可以像一些手机资费套餐那样,对乘坐公交车趟数多、消费高的乘客给予返款奖励。
公共交通结构亟待完善
公交车开不快,比电动自行车还慢,是广大骑车族不愿乘坐公交车的一个主要原因。省城多条快速路的开通,为公交车提速创造了条件,但广大公交车乘客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好成果。
太原市中心市区具有南北长、东西短的特点。在过去还没有建成南北走向快速路的时候,公交车必须穿越一个个由信号灯控制的十字路口,在闹市区的时速往往还不到25公里。如今,滨河东、西路已经修通,机动车辆在这两条路上能够以70公里的时速飞驰,但在这两条快速路上的公交车却寥寥无几,更多公交车仍在拥挤的市区道路上行驶。虽然道路通行状况改善了很多,但众多乘客却享受不到由此带来的便捷。乘车时间过长,让一些乘客因为耗不起时间,无奈选择购买私家车。但由于私家车对交通资源利用率低,其过量发展导致交通拥堵,所以在路上谁也跑不快。
省城公交线路近年来增加不少,但运营结构却很传统,仍停留在汽柴油车、电车的平台上。国内其他城市兴起的快速公交、轨道公交与太原市民至今无缘。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总量,让轨道交通在省城百姓心中还是一个梦。随着太原市南移西进建设步伐加快,南北公共交通不便捷带来的出行难问题越来越明显,同时也束缚着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脚步。
有热心市民表示,太原市区南北公共交通缺乏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运输结构过于单一。他们建议:既然有了快速路,那么公交线路就要跟得上。公共交通要体现出快捷,早日步入大交通时代,这样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正如省政协委员、经济专家容和平所说,太原何时公交票价更便宜些、乘坐公交车的人数更多些的时候,那才是太原的骄傲。公共交通工具被更多的市民所接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
“无车日”呼唤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为最主要出行方式,而日渐拥堵的城市也在呼唤一个大交通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