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高尔基路公交专用道首日启用,记者乘坐406路公交车,切身体验了公交车运行速度的提升,早高峰406路运行速度比往日快了约30分钟。不过社会车辆挤占公交专用道影响了公交车运行速度的进一步提升。
太原街路口西侧最拥挤
昨天7时,记者在高尔基路交太原街路口看到,此时路口的车流量已经很大,尤其是路口以西路段,即西部通道的高尔基路下桥匝道附近合流路段,交通压力较大,过往车辆一辆辆紧紧跟随,途经路口的车辆时速只有20公里。驶过太原街路口,随着车辆不断分流,行车速度明显提高。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高尔基路全线,路面施划着清晰的限时时段和限速规定,空中悬挂着交通指示牌、路边也设有最高限速70公里及货车禁行等交通标志,还设有监控设施。
另外,富国街至花园广场路段社会车辆挤占公交车道现象较普遍,而在花园广场至中山路路段,由于公交车在最右侧专用道通行,鲜有社会车辆挤占专用道。这也说明了多数驾驶员在道路交通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避让公交专用道。
非公交驾驶员抱怨并道难
随机接受采访的驾驶员集中反映,“并道太难了。”出租车司机孙师傅说:“早上7时10分,我从会展中心转入高尔基路,走了近30分钟。个别车辆左右乱窜,尤其是在西部通道合流口路段,想并道太难了,估计驾驶员适应一周后会好转。 ”
一位车主比较理性客观地说:“可能是周五车少,或者很多车主避开了高尔基路,过太原街路口车辆明显少了,看下周一的情况吧。 ”
对此,贾胜勇表示,“并道车辆肯定没有正常行驶中车辆享有优先权,而且应该让行正常行驶的车辆。随着驾驶员逐步适应,临时并道现象会减少,并道难现象将得以缓解。 ”
采访中有市民称,“高尔基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比BRT快速公交车道更科学,对道路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平峰时段公交专用道闲置浪费现象。 ”
“以往早高峰时段,路口车队经常排出八九百米,今天车队明显缩短了,早高峰有社会车辆挤占公交专用道,路口腾空效果不好,随着管理措施的深化,其他监管手段的陆续启用,交通状况会有所好转。 ”——市交警支队
交通秩序管理处规划科科长贾胜勇
爱心提醒
左起二三排道最低限速50公里/小时
从富国街至花园广场路段,公交车道设在右侧第二排车道,从花园广场至中山路路段,公交车道设在右侧第一排车道。
高尔基路采用限时性公交专用,早晚两高峰时段(即6时30分至8时30分、16时30分至19时)为公交专用。非禁行时段公交车可驶出专用道,社会车辆也可进入专用道。
道路左侧第二、第三排车道最低限速50公里/小时,最高限速7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车辆沿这两排车道通行,时速不得低于50公里,也不能高于70公里。交警部门将对高尔基路公交专用道进行全程监控。
交警答疑
公交专用道为啥设在右侧第二排?
高尔基路启用公交专用道消息发布后,不少市民提出,“公交专用道为啥设在右侧第二排车道? ”昨天记者现场采访了市交警支队规划科科长贾胜勇。
贾胜勇介绍说,此次部分路段公交专用道设在右侧第二排车道,确实打破了市区现有公交专用道常规设置方式。受高尔基路交通环境所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高尔基路沿线绿化做得好,道路两侧绿化树低矮,若把公交专用道设在右侧第一排,公交车易被树枝刮坏或伤及乘客;二是高尔基路沿线右转弯车辆较多,公交专用道设在右侧第一排,会造成社会车辆频繁并道,影响道路通行效率。
花园广场至中山路路段,公交专用道设在右侧第一排,是因为该路段公交站点过于密集,两站点间只有百米距离,下一步站点或将作出调整。
昨天记者乘车体验时确实看到,带有风箱的公交车,行经右侧第一排公交专用道时,因担心撞到树枝,公交司机不得不偏向车道左侧,甚至压线行驶。
高尔基路交通压力大,为啥还设公交专用道?
高峰时段,高尔基路的交通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经常经过此路段的驾驶员都深有体会。公交专用道启用后,不少车主反映,“高尔基路交通压力已经很大,为啥还设一排专用车道? ”
贾胜勇解释说,市区多条干路都将实施公交专用道,因为高尔基路刚摊铺完路面,需要重新施划道路标线,所以率先在高尔基路施划且启用了公交专用道。随着其他主干路陆续开辟公交专用道,形成合理公交路网,更能体现出“公交优先”的理念。
黄色网状线区域含义?
高尔基路沿线网状线是腾空车道,车辆不能停车,在网状线区域内公交车和社会车辆可以混行。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岳宇艳采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