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通大变身 让距离“变短”(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3 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综合交通大变身 让距离“变短”(图)
作者:新报记者 杜娟 彭未风 邢珊 实习生 马雨彤 通讯员 孙刚 摄影 新报记者 吴迪 通讯员 陈涛 林羽喆
2012-10-13     天津网-数字报刊
旧公交车
洪奶奶:“老爷车”变新车 老人免费坐
张金花:过去“全人工”如今自动一体化
  城市交通和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多样、更省时、更舒适的出行环境是保证市民良好生活质量的前提。过去五年,本市基本形成以海港、空港、铁路、道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多的公交线路被开辟,更多的新车投入使用,地铁1、2、3、9号线相继开通并搭建成骨架网,城市步入地铁联网时代,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政策温暖了民心……
  成效  海港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天津港陆域面积扩至121平方公里,是2006年的2.2倍。航道等级和码头等级均达到30万吨级。建成全国最大的保税港区和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合作。2011年货物吞吐量完成4.53亿吨,是2006年的1.8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58万标准箱,是2006年的2倍。世界排名上升至第四位,稳居世界一流大港行列。
  天津机场新航站楼建成并投入运营,2011年旅客吞吐量完成755万人次,是2006年的2.7倍,货邮吞吐量达到18万吨,是2006年的2倍,迈入全国大型机场行列。
  道路客运辐射19个省市自治区,乡镇通车率达到100%。2011年道路客运量达到2.43亿人次,是2006年的2.3倍,货运量达到2.76亿吨,是2006年的2倍。公共汽车7897部,公交线路达到558条,长度达到1.26万公里,2011年客运量完成13亿人次。出租汽车31940部,全部达到中高档车质水平,年客运量达到3.5亿人次。
  天津站、天津西站扩建和天津南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铁路2011年客运量达到2801万人次,是2006年的2倍,货运量达到7286万吨,是2006年的1.8倍。
  水路注册船舶达到451艘,载重吨达到832万吨,累计安全引航船舶11.5万艘次。
  未来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到2016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0万标准箱;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50万吨;铁路货运量突破1亿吨,旅客发送量突破5000万人次;道路货运量突破3亿吨,客运量达到2.5亿人次;沿海货运量突破1亿吨,周转量达到2000亿吨公里。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上升为国家“十二五”发展的战略要求。未来本市将注重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建立运力充沛、舒适便捷、城乡一体、衔接有序、低碳环保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到2016年,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双城间开通2条快速公交线路,中心城区地铁1、2、3、5、6、9号线形成环放式骨架网络,公共交通年客运量突破28亿人次,分担率达到40%以上,全面实现“123456”的通达目标: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步行至公共交通站点不超过10分钟;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步行或乘公共汽车至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20分钟;十大新家园乘坐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区内不超过30分钟;双城间乘坐快速公共交通通达不超过40分钟;中心城区内任意两点公共交通通达不超过50分钟;外围区县建成区乘坐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区不超过60分钟。
  新报记者 杜娟 实习生 马雨彤 通讯员 孙刚
  乘坐公交50年     洪奶奶:“老爷车”变新车 老人免费坐
  线路少、车体旧,班次少,等车时间长,是许多市民对以前的天津公共交通的普遍印象。可是,随着天津城市的发展,道路变好了,这座城市的公交也在发生着改变,公交——这道流动的风景线,不仅让市民感到亲切,更让市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方便快捷。
  市民洪淑芬今年71岁了,从20多岁开始,洪奶奶就开始了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日子,直到退休。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洪奶奶不禁感慨,“那时候车少,线少,等一次车得半个多小时。从家出来要走上20多分钟才能到公交车站。” 以前的公交线路少,挤公交车成了当时的一道景观。“黑压压的一片,至少有几十个人在等车!”来一辆车,人群一拥而上,洪奶奶说起当年抱着孩子挤公交的场景,“我抱着孩子简直就是被推上车的,好几次闺女被挤得哇哇哭。大冬天挤公交,竟然每次都能挤出一身汗来!”“以前上车之后会晕的,抽烟的还多,里面又破又脏。车门和车窗玻璃哐啷哐啷地响。”说起现在的公交车,洪奶奶向记者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洪奶奶说:“现在的公交可大不一样了,车厢里面冬暖夏凉。等车的时间短了,到车站不一会儿就来车了,基本不用等。”
  洪奶奶9年前搬到了中北镇,那时来一趟市区挺麻烦。如今,中北镇公交越来越多,地铁2号线也通了。受益于不断改善的交通出行环境,洪奶奶现在每天从家出来,走几分钟就到曹庄花卉市场,去华山医院取药、逛一逛长虹公园,再去97岁的婆婆家看一看,日常出行活动的空间大大拓宽了。不仅如此,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坐公交的政策更是暖了洪奶奶的心。
  洪奶奶还有一个感触最深的就是,现在天津的公交线路几乎已延伸到全市每个角落,今天道路刚刚修好,明天公交车站牌就立在路旁。“现在车次也多了,等车的时间也短了,车里面特别干净,坐起来也舒服。有好些公交车司机特别敬老,看见我们上车,都是等我们坐稳了才开车。”以前行驶在马路上破旧的公交车不见了,也没有带病运营和超期“服役”的公交车了,用洪奶奶的话讲就是“‘大老虎’摇身一变从‘老爷车’变新车了!”。
  新报记者 杜娟 实习生 马雨彤 通讯员 孙刚 陈涛 林羽喆
  30年地铁“老人儿”   张金花:过去“全人工” 如今自动一体化
  从过去地铁1号线的长度7.4公里到现在的131公里,从过去的一条线路到现在的多条线路,从过去的售检票完全人工到现在的自动一体化,从过去市民并不倚重的“小火车”到现在出行必选的交通工具……30年间,天津地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作为亲历者,在天津地铁工作了近30年的现1号线西北角站站长张金花,亲眼见证了这一切。
  “小火车”时代:售票、发送信号全靠人工  对市民吸引力较小
  1983年年底,18岁的张金花应聘进入当时的地铁单位工作,张金花说“最初的工作是给每一趟列车办理电话闭塞、排列好进路,用信号灯旗指挥好列车开门、关门、发车运行。当时全国仅有三条地铁线, 天津地铁线路全长为7.4公里。”
  张金花回忆说,老地铁很“短”,这个短首先是车身短,最初是2节编组,后来改为3节编组,几乎和公交车一样;再就是线路短,全长仅7.4公里,仅穿过和平区与南开区一小部分区域。车速仅为现在的一半。而行车方式与售检票等运营方式也相对落后,全靠人工来完成。如每站售票、检票都需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同时运营时列车的调度、站台发送列车开门、关门、发车运行等信号,都是靠人工挥旗等方式来完成。另外,老地铁的乘车环境也比较简陋,车站内部是水泥地面,墙面就是白粉墙。“当年的地铁绝大多数市民无法享受到。而且,由于当年路面出行不像现在这么拥堵,因此地铁对市民的吸引力相对较小,一天下来也过不了万人的客流量。”张金花说。
  1号线华丽变身:天津地铁开回来了  第一次实现质的飞跃
  2000年10月,老1号线最终因为扩建工程而停运,张金花与当时其他的地铁工作人员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直到2005年年初,张金花终于迎来了地铁1号线2006年要重新开通运营的消息,同时,天津地铁也向老地铁员工发出了邀请函。时隔5年后第一次进入崭新的地铁1号线,张金花说,当时感觉“到了天堂一般”:22个车站、26.19公里,相比老地铁,新1号线的内部装修堪称华丽,环境干净整洁,人性化的地铁车厢里,空调、电视等设备也让乘客的乘车感受完全上了一个层次。AFC全自动售检票系统、行车管理信号全部智能自动化、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站台安全门系统等让地铁“老人儿”面对新线完全成了“新人”,同时新的同事清一色大学毕业,让张金花不禁感到了一丝压力。
  张金花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1号线双向延长,沿线辐射到了津南、河西、和平、南开、红桥、北辰等六个区,省时舒适的乘车环境让地铁1号线真正融入市民生活,成了沿线市民出行必选,地铁房、地铁经济等过去闻所未闻的名词接连出现。市民对地铁的关注也日益密切。”
  第一次变化用了23年,天津地铁实现了脱胎换骨,而再次变化只用了6年时间。张金花骄傲地对记者说:“地铁2、3号线已经开通,5、6号线也已经展开建设,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地铁新线的亮相,天津地铁将成为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希望可以多干几年,亲身经历5、6号线的开通,再次见证天津地铁的全新时代。” 新报记者 彭未风 邢珊 摄影 新报记者 吴迪 通讯员 陈涛 林羽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13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