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在法国生活快1年了,在巴黎生活也已经半年了,昨天的交通新闻让我再一次震惊。既有轨电车T3上周延长后,T1,T2全部延长线路,T1几乎延长了1倍一直延伸到郊区4圈。同时开通T3 b线和T5也就是第6条有轨电车线路。所有延长部分的终点站全部对接RER快线车站和地铁站。
巴黎,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几乎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都寄居于此,虽然在公共场所你可以听到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但是在正式场合或者不同母语的人之间交流还是必然要使用法语。公共交通发达程度可以说是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2个国际机场和7座大型火车站都有地铁和RER快线无距离对接。巴黎最大的国际长途汽车站,就在巴黎最大的高速公路出口处,地下就是地铁5号线。自从地铁14号线通车后巴黎市区的交通网已经完全饱和了。
从巴黎的交通网络上说,14条地铁线(7号线有3条复线,3号线和13号线各有2条支线),5条RER(A,B,C,D,E。其中A线有5条支线,B线有4条支线,C线有6条支线,D线有3条支线,E线有3条支线),8条郊区铁路快线(H,J,K,L,N,P,R,U和其多条支线),以及6条有轨电车线路(T1,T2,T3 a,T3 b,T4,T5)共同构成了巴黎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巴黎是以轨道交通为主,公共汽车为辅的交通模式,公共汽车线路共有500多条,全部对接到各个轨道交通车站。
从运营时间上说,轨道交通几乎从凌晨3:30至4:00全部开始运营了,一直到晚上0:30以后,地铁是到1:00,节假日和周末延长至凌晨2:00。公共汽车有夜间公交,50条夜间公交线路从晚上22:30开始一直运行到凌晨5:30,几乎可以代替夜间停止运行的全部轨道交通线路。
从间隔上说,地铁除了凌晨1:00—2:00之外,其他时间全部车隔在5分钟之内,早晚高峰和周末晚上18:00-23:00所有线路车隔1-2分钟。RER快线和郊区铁路快线高峰车隔在5—10分钟,平峰车隔在10—20分钟。有轨电车线路高峰车隔在2-4分钟,平峰车隔在5—8分钟。至于公共汽车,因为是辅助交通,所以高峰车隔一般在4—10分钟,平峰车隔在12—24分钟。
从设施上说,无论是汽车还是轨道交通全部配有暖气,座椅的宽度大概是国内公交座椅宽度的1.5倍—2倍。全部是软座,有的甚至可以升降或者转换角度。无障碍设施上,几乎所有轨道交通车站都有电梯,公交车后门会有可控制的伸出板。所有轨道交通车站都配备有暖气,很多公共汽车站都有避风门。无论是汽车站还是轨道交通站站台都有时间显示牌,显示下一辆车的线路号以及几分钟到站。
从人文上说,车门处车厢内外都有按钮,车到站停车后乘客需要自己按按钮来开门,司机只控制前门,所有门闭合以后司机才能启动车辆,乘客上车自己买票或者刷卡,司机只负责驾驶。但是如果逃票就很危险,有一次在RER上有3个持美国护照的白人女孩逃票被查票的抓到了每人罚款65(520元人民币)欧,需要当场交,如果过后自己交就是80欧(650元人民币)。坐公交车的话如果你从前门上车司机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当然你要回。
我在法国3个城市生活过,也去过5个不同的城市,每个城市的交通设施几乎都是完善的。人口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市的街道上跑18米空调大公交是很正常的现象。城市间的交通主要是靠法国高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TGV或者普通快铁TER。同时还有城际间的公共汽车其实就是大巴,以及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飞机。由于欧洲的高度一体化,当你乘坐TGV或者大巴的时候要小心,如果坐过了站可能就到了别的国家了!
法国的生活让我感慨万千,记得在Limoges的时候,出门坐无轨电车5路的时候,司机总会冲我打招呼,如果是早上,甚至有的司机会对我说,欢迎我今天的第一位乘客乘坐我的车。
法国人给人的感觉虽然比较傲慢,那是因为他们值得为自己骄傲,但是法国人同时也是很谦虚的,比如他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先找自己的原因。比如我在超市买东西,由于没注意不小心碰到了别人,可是那人会跟我说对不起,我当然也要说对不起因为是我碰到人家了。但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要互相说对不起,于是有一次发生了同样的情形,我就问对方为什么要对我说对不起,对方跟我说因为他认为他挡着我的路了,所以他要对我说对不起!
昨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邻居,是一个北欧后裔的法国小伙,金头发蓝眼睛,在路上跟我聊天的时候,他谈到语言的问题,他很感慨地说,我们跟你们语言上的差距就是,当说我们的语言的时候你们都会完全理解,可是当你们说你们自己的语言的时候我们一点都听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