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类”春运 7天搭35趟公交车回家过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6 1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浙江杭州到山东临沂,足足660多公里,这样长距离的回家路,今年27岁的山东小伙徐政国却用坐公交车的方式实现了。他前后共花了7天时间,横跨三个省,转了35趟公交车。不寻常的回家路,引起网友的围观,他被网民“膜拜”为“公交哥”。

   准备:一周+一本厚地图+网搜线路

  徐政国是山东临沂人,在杭州上大学,毕业后和朋友一起在杭州创业做电子商务。为什么坐公交车回家?他说,一是火车票不好买,二是之前特别羡慕别人骑车、搭车环游世界,他希望通过坐公交车这样的方式完成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自己正在经历的艰难创业路找些动力。

  说说容易,做做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徐政国在设计路线上就花了一周的时间。“从网络里找各个城市的公交路线,看得头晕眼花。”徐政国说,为了防止意外,他另外还买了一本厚厚的中国地图。他原先预计这次回家要花10天时间。


出发:公交+步行+唯一一次顺风车

  1月27日下午,徐政国便怀揣着厚厚的路线图、背上行囊出发了。这位“电商男”还在微博上直播回家的过程。徐政国说,旅途之初,路上很顺利。“南方交通发达,很多公交通到了村、镇上,基本上都能连上。”徐政国说,这些行程也让他感受了国家交通发展之快。

  然而,这样的幸运仅持续了两天,当他过了长江之后,回家路就变得坎坷起来。由于公交班次少、不连贯,在不少地方他不得不徒步。“路连不上的时候,一天得走十多公里!”徐政国说,这一路比他想象的要难。

  在微博上,徐政国也记录了艰难路途的点点滴滴:“一步都走不动了”,“膝盖骨都要碎了”,“刚才累得睡着了,公交坐过头了,现在不知道到哪了”……

  这一路,除了辛苦,也让徐政国有很多别的感触。“第四天的时候,从丹阳到镇江,在两市的交界处,需要步行八公里,由于天已经黑了,我想搭顺风车,但前后招手了十几次都没有人停。后来有一辆大卡车主动停了下来,我一开始也担心安全,但后来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其实是个非常热心肠的人。”徐政国说,当天晚上睡在旅店时,他一直在思考陌生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刚开始会愤怒地认为社会太冷漠,但后来感觉好心人还是很多,从中,我也学会了体谅别人。”徐政国说。

   回家: 7天+140元+35趟公交车

  睡几十元一晚的廉价旅馆,吃路边的便宜快餐,不断地奔波在公交站之间,7天之后,也就是2月2日下午,徐政国终于抵达了老家山东临沂。“这样的旅程让人收获很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历练、身体上的摧残的旅程,这种旅程一生中一定要有一次。”他在微博上总结道。

  这一路,徐政国共辗转了35趟公交车,共花掉车费140多元。另外,住宿和伙食费400多元,算下来比坐汽车和飞机划算不少。他的“传奇回家路”也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网民佩服徐政国的勇气。

   -网友评论

  贝斯特_岳:这是用绳命(生命)在回家?

  我大脸我大眼:草根版《人在囧途》正式上演,必须给力关注!!

  a_da_:哇。也太牛了。这才是重走青春啊。


这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六库镇双米地村辣子咪村民小组的一名村民拿着滑轮做溜索前的准备(2月2日摄)。临近春节,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六库镇双米地村辣子咪村民小组,靠溜索过江到附近集镇上出售农产品、购买年货的村民越来越多,溜索的利用率也颇高,成了这个小山村“春运”的重要交通工具。
  辣子咪村民小组位于怒江东岸,40多户傈僳族群众的房屋散落在半山坡上,村民生活不富裕,村子至今不通公路。10多年前,辣子咪的这对钢绳溜索建成。村民到江对岸只能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春节将至,村民们出行的次数增加了,这条溜索显得更加繁忙。



怒江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怒河两岸普遍是坡度在40度以上的山梁和峰脊。山势陡峭,群众出行极为困难。经过各方努力,怒江州交通状况目前已得到极大改善,许多溜索被取消或改建桥梁。据怒江州交通运输局介绍,截至2012年底,全州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的各类桥梁有116座,其中怒江上就有81座,平均5公里左右有一座桥。溜索也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过溜索的体验对游客而言刺激而新奇,对于辣子咪村民来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说实话,我们习惯了,也不害怕。但我们也盼望修桥,盼望着修路。”

  近年来在各方的支持下,怒江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跨上了新台阶,群众出行条件已极大改善。据介绍,怒江州的目标是按规划修建各类过江桥梁,然后在沿江两岸修通沿江公路连接桥梁,开通班车,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现在这项工作正在不断推进。
川籍大学生另类春运:骑车千里回成都 

  手机导航骑行

  通过手机导航,孙学伟白天少则骑行六七个小时,多则骑行10个小时,期间唯一同伴受伤退出。出发8天后,他从西安到达成都,全程近900公里。

  不堪挤火车?

  孙学伟的行为,网上一度解释为:不堪忍受春运火车拥挤而选择骑行千里。他解释称,其实早在去年11月,他就决心寒假骑车回家。

  春运·另类

  1月15日早上,20岁的孙学伟踏上了回家路。没去机场,没去火车站,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价值2600多元的捷安特山地自行车。他家住四川资阳,2012年9月考上西安的长安大学。这趟回家路,他选择骑车到成都。

  “要不是同学在网上"洗刷"我,可能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我骑车回家。”昨日,已回到家的孙学伟说。孙学伟在网上火了,以至于有人将这名骑车爱好者的行为解释为:不堪忍受春运火车拥挤而选择骑行千里……

  骑到哪在哪歇

  提前都有规划

  1月15日,与孙学伟同行的,还有他的好友张恒瑞。从高中时代,两人便是兴趣相投的“骑友”。为了这趟骑行,在成都上大学的张恒瑞专程携车于14日晚上赶到西安。

  “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西安到四川的攻略,每天骑多少公里,在哪里落脚,都是事先规划好的。”孙学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出发第一天,他们便骑行70多公里到达周至县。

  沿着国道108线,骑车从西安到成都,其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翻越秦岭。时值寒冬,两名酗子不敢在丛山峻岭中久留。“骑了将近100公里的山路,才骑到山顶。”孙学伟事后回忆,到山顶时,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接下来的30多公里下坡路,两个人是靠着手电筒的光亮挺过来的。

  此后几天,他们白天少则骑行六七个小时,多则骑行10个小时,晚上就在沿途县城找七八十元价位的宾馆休息,途经陕西佛坪、洋县、勉县。

同伴意外伤退

  他独行至成都

  然而,在挺过最艰难的路段,进入四川广元后,张恒瑞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并无大碍,但难以继续向成都骑行,只得中途退出,坐车返回成都。

  一路上,孙学伟都靠着手机导航指引方向,选择的线路也一直沿着国道108线。期间唯一一次出差错,还是在绵阳城区。“当时手机停机了,只得沿途问路。”孙学伟说,提前回到成都的张恒瑞做起“后勤保障”,为他充了话费。

  先后在广元、剑阁普安和梓潼歇脚后,1月22日,出发后的第8天,孙学伟终于看到了路牌上“成都界”三个大字。“太兴奋了,当场就忍不住大吼了一声。”

  当天天黑之时,他抵达成都三环路口。在成都住了一宿后,他将自行车寄放到朋友家中,乘车返回资阳。回家之后,“睡了一天的觉”。全程骑行近900公里,孙学伟说,“确实是累”。

  孙学伟的同学通过微博发出相关的消息后,引起西安媒体关注,孙学伟骑行千里回家的故事,也在网上流传开来。长安大学团委官方微博以“我校新生骑行千里回家”为题谈及此事时称,“勇气可嘉、毅力非凡”。

  新闻背后

  他说坐火车太无聊

  骑车回家感觉刺激

  孙学伟的举动经媒体披露后,在网上引起关注。而他骑车回家的原因,一度被解释为“无法忍受火车的拥挤以及长途汽车的漫长”。

  “其实火车拥挤并不是我骑车回家的主要原因。”昨日,孙学伟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自己骑行千里回家,是早有规划。去年11月中下旬,他就下定决心,寒假骑车回家。至今,在“长安大学骑行部落”的人人网页面上,还留有孙学伟邀约骑友的记录。

  孙学伟介绍,从初中开始,他就喜欢上了骑车。高中时晚自习后回家途中,还会与同学拿自行车“飙车竞速”。去年高考后,买了这辆2600多元的自行车,并与张恒瑞一道,骑行国道318线,准备前往拉萨。遗憾的是,在骑行至雅江时,张的钱包和身份证丢失,不得不中途折返。

  “坐火车太无聊了!”出生于1993年的孙学伟说,火车拥挤只是自己选择骑行的次要原因,主要还是想要尝试和挑战一下。“比起坐火车回家的无聊,骑车回家要刺激得多。”在他的计划中,今年暑假,自己还要骑车去拉萨。


 老人背百斤花生油300鸡蛋挤春运为与子女团聚

  每到春运,离乡打工的人们总拎着大包小包往回赶,只为过一个团圆年。但也有一部分人,在城市里经过打拼有了自己的小家,希望能把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接到城市过年。

  近日,网友“@shihao668000”施先生发来一条春运微故事说,今年老婆刚生了儿子,他们没有回家,准备把父母从湖北黄州接到广东过年。父母出发前,他一再叮嘱,春运路上人多,不要带东西过来,城里超市什么都有卖的。可是,老父亲和老母亲还是背了100斤花生油和300个土鸡蛋带给他们。“春运再挤,亲情始终阻不断。”施先生动情地说道。

  记者联系上施先生,他今年26岁,湖北黄州人。在武汉读完大学后,他就去了广东佛山工作,至今已经三年。

  “我每月工资3000多元,在当地不算多。”施先生说,结婚后他还没能力购房,便和妻子向工厂申请了一间20多个平方的“夫妻房”。儿子出生后,一家三口就生活在这个温暖的小屋里。

  施先生说,虽然自己还没买房,但仍希望父母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便起意想把两老接来过年。另外,儿子还没满周岁,万一孩子在春运路上生病,自己也折腾不起。施先生和父母一商量,二老也同意了到佛山过年。

  往年,施先生春运回家,为省钱都坐慢车,路上需要20多个小时。今年,两位老人的春运之路也很艰辛,施先生的父母已50多岁了,他们先从黄州坐车赶到麻城,然后从麻城坐火车到广州,再坐两个小时汽车到佛山。

  “这是二老第一次单独出远门。”施先生说,曾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带土特产过来,但老父亲和老母亲还是背着三大壶花生油和一大箱土鸡蛋下的车。“看到父母的一瞬间,有点想掉眼泪。”

  施先生说,父母为了不让土鸡蛋在路上被磕破,先用鸡蛋托盘把蛋装好,装在纸箱里,然后用报纸塞得严严实实。

  这300个土鸡蛋除了自家养的鸡生的,还找邻居收购了一部分,二老笑着说,是给媳妇和孙子吃的。

  为让父母住得舒服,施先生特意找同事借了一间房。“大家知道我父母要来过年,也特别帮忙。”

  当问及老人在佛山是否过得习惯时,施先生笑了笑说:“爸妈还是喜欢在老家过年,毕竟亲戚多一些,热闹一些。他们是为了让子女轻松一点,才千里迢迢从老家赶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3-2-6 12:24 | 只看该作者
强大               
3
发表于 2013-2-6 12:53 | 只看该作者
那位骑行的真厉害呵。。。。。。。。话说我和同学曾经从城阳骑自行车走204国道到莱西月湖公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13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