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寒地区增加国家补贴投入的建议
国家《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对于城市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快速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运营调度监控中心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符合节能环保标准公交车辆的购置等支出,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也提出,将根据试点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和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共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对试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等,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哈尔滨市作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加大了对公共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由于冬季漫长寒冷,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有5个,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近零下40℃,供暖期从每年十月份下旬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要想保证市民冬季温暖出行,必须在公交基础设施的保暖上下大功夫。“暖库停车”是保障公交车辆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温度适宜的车库停放公交车辆,不仅早晨发车时难以启动,经常出现“打不着火”的现象,缩短了公交车辆的使用寿命。在开始运营后,车内温度即使经过加热在较长时间内也难以上升到适宜的温度。“暖室候车”是保障乘客温暖候车的必要条件。没有候车室,冬季在零下十几、二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乘客只能露天候车。“暖库”和“暖室”等设施的建设,都增大了寒地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因此,国家应当在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投入上,向高寒城市有所倾斜使寒地城市公交基础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市民温暖出行的需要,保障寒地城市居民享有同样舒适、便捷的城市公交服务。
同时,还应当对公交枢纽建设给予补贴投入。目前,高寒地区公交枢纽承载的功能在不断扩展,除公交换乘、多种运输方式集疏外,一些枢纽还承担着为公交车辆提供维修、停车服务和各种便民服务的功能。这样的枢纽在严寒的冬季尤为重要。而且,随着城乡一体客运化的不断进展,公交枢纽承载功能的扩大,其建设所需建设资金也在不断增多。目前,国家的补贴仅限于城市综合枢纽建设,建议国家对投资规模较大、承担着综合服务功能的公交枢纽也给予补贴。(蒋剑华王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