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ly99801 于 2013-4-9 11:48 编辑
2
|
黑龙江新闻名专栏
哈市民营公交现状调查(3)
特别关注·和谐发展 民生优先
本报记者 王宗华 申深
本报近日关于民营公交线路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交管理部门在理顺公交经营管理体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发挥国有公交企业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让公交企业更好服务市民,成为公交市场整合的关键。
民营公交投入不足制约服务
投入不足导致经营管理无法为继是许多民营公交的普遍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民营公交企业存在更换新车难、招聘司机难、招来司机待遇提高难的窘境。3月31日,由哈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经营的公交74路车更换的34台新车上路,记者采访发现乘客坐上新车后十分高兴。而此前,这条由民营企业经营的线路因资金等原因出现服务质量下降问题,一度无法继续经营,被哈市交通管理部门收回。记者在采访中也多次看到,一些民营公交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即使新购买的车辆也无法全部投入运营,导致市民长时间等车,并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
哈市公交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几年哈市交通部门对民营公交问题非常重视。原有民营公交经营的52、57、58、78和204路等线路调整后,分别使用新编码运营,交由国有企业哈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统一管理。这些线路收归国有经营后,整个面貌焕然一新:投入使用新车,人员管理和待遇实施“五统一”标准,投诉率大大下降。
“虽然民营公交曾经为哈尔滨的公交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目前还占全市公交行业的半数,但从国内外经验看,公交行业由政府投入国有经营是大势所趋。”哈市公交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借鉴外地经验整合公交市场
对于当前民营公交面临的处境,一些民营公交企业负责人心情很复杂。在公交行业干了近20年的李某如今手底下有两个线路,一百多名员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哈市现有公交车平均每日每台车票款收入在580元左右,理论上每台公交车每日油耗400~600元、驾驶员日工资200元、车辆折旧100元及各种税费、车辆保养、房屋水电、辅助人员工资等生产成本近千元。他说,民营公交车的收入就两项:票款和油补,油补很少,只好想各种办法减少成本增加收入。
记者调查发现,民营公交企业的生存状态基本相同:企业要生存、要盈利;同时,收入又难以支撑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给乘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上显得力不从心。
哈市公交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发展城市公交,最关键的还是政府的投入。他向记者介绍外地的经验,北京逐渐将民营公交收归国有后,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目前对国有公交行业每年投入上百亿元。因为“不差钱”,所以票价比哈尔滨还低,而且从业人员待遇高,队伍稳定。他说,随着哈市“公交都市”建设的开展,政府对公交行业投入也在逐步加大,相信公交行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专家建议政府主导推进改革
一位公交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广东佛山在公交国有化改革时引入国外的TC(公交共同体)体制改革,实行票运分开,线路的经济收益与企业脱钩,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公交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公交企业内部层层承包、追求利益的问题,公交服务有明显改善,公交分担率从改革前的5%上升到19.5%。这位业内人士称,这种由政府“买单”的公交发展模式,财政投入至关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早在2010年哈市交通管理部门就制定了“国有主导、适度放开”的原则,由国有公交企业对民营公交企业进行整合,通过兼并、合作的方式,有6家被收归国有,使原来的26家民营公交企业目前剩下20家。交通管理部门认为,由于民营公交数量较多,历史较长,回归国有成本巨大,需要政府投入。因此哈市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为解决资金难题,今后将采取整体收购、兼并重组、以出租汽车经营权置换等方式,继续整合民营公交企业,减少民营企业数量,提高市场集中度。另据了解,哈市交通部门将组建公交集团。但记者在向交通部门有关人员征询该项工作具体方案和进展情况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民营公交企业的整合要有利于整个公交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让市民更方便快捷乘车出行。”黑龙江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魏枫说,这些年政府对于公共交通投入不足,是造成公交发展滞后的原因。魏枫认为,过去是政府财力困难,现在政府有了钱,到了补上公共交通这一课的时候了。他说,公共交通必定是政府主导的行业。对于民营公交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收购或者参股等形式,对公交市场进行整合。
图为74路被国有公交企业接管后新更换的车辆。本报记者 王宗华摄
|
|